10月22日上午 ,玄武军休四所军休干部葛逊,在第12党支部群里报告一个喜讯:各位战友,今天的《光明日报》用大半个版面,刊登了我和咏虹撰写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的故事。敬请赐教!
支部书记随即点开由光明网推送的10月22日《光明日报》第12版电子稿。两行醒目的标题首先印入眼帘:战歌嘹亮向胜利——《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的故事。全文分三大段,列了三个小标题:煤油灯下酝酿的“出征誓词”;未曾晤面的词曲作者;战歌继续激励人们奋勇前进。
文章告诉人们,“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这首曾激励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英勇杀敌,唱响半个多世纪的战歌,最早源自于一个连队的“出征誓词”。70年前,也就是1950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第一师改称中国人民志愿军炮兵第一师,奉命第一批入朝作战。在开赴前线前夕,部队层层召开誓师大会,就在召开誓师大会前夜,该师第二十六团五连指导员麻扶摇负责起草全连的出征誓词。
麻扶摇清晰地记得,在连队的誓师会上,好多战士的决心书上都写着“保卫和平、保卫祖国、保卫家乡”的语句,有的高呼“横渡鸭绿江”的口号,所有的发言都提到要“打败美帝野心狼”。身为指导员,他把战士们的铿锵誓言都记在小本子上。当晚,在昏暗的蜡油灯下,麻扶摇思来想去,总觉得只写“服从指挥,严守纪律,不怕牺牲,敢打胜仗”似乎还不够劲,应该一上场就有几句响亮的誓词,才能把指战员的战斗激情表达出来。于是,战士们那些激动人心的词句便从脑海中蹦了出来。就用战士们的战斗口号,来表现志愿军入朝作战的英雄气概!麻扶摇写完的出征誓词,是一首小诗:雄赳赳、气昂昂,横渡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华的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鲜,打败美帝野心狼!
第二天,在动员大会上,麻扶摇挥动着拳头,慷慨激昂地朗诵了这首自己创编的诗,赢得战友们热烈的掌声。会后,他的这首诗被抄写在连队黑板上,还在团誓师大会上进行了宣读。很快,团政治处编印的《群力报》和师政治部创办的《骨干报》相继刊登了这首诗。连队一位文化教员为它谱了曲,并在全连教唱。部队入朝时,麻扶摇所在的连队就是唱着这首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
1950年11月26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发表一篇通讯,将这首诗醒目地排在标题下面,立即得到国内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共鸣,引发强烈反响。原来,在第一次战役后,新华社随军记者陈伯坚在他撰写的战地通讯中,引用这首诗作为开头。他将“横渡鸭绿江”改为“跨过鸭绿江”,“中华的好儿女”改为“中国好儿女”。就在这天,时任文化部艺术局副局长、音乐家周巍峙,从《人民日报》上读到了这首诗,他被诗的豪迈气概和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精神所感动,产生了强烈的创作冲动,仅仅半个小时,他就为这首诗谱出了曲。后来,周巍峙接受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吕骥的建议,把“抗美援朝鲜”改为“抗美援朝”;把“打败美帝野心狼”改为“打败美国野心狼”。再后来,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批准,此歌定名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文章告诉人们,这首歌就像嘹亮的号角,回荡在朝鲜战场。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高唱战歌,同以美国为首的 “联合国军”经过五次战役的较量,打掉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最终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
战歌,战歌,战斗的歌,胜利的歌,本身就是无穷的战斗力。歌声告诉我们,在朝鲜战场上,“敌人是钢多气少,我们是钢少气多”,这就是志愿军制胜的秘诀之一。70年后的今天,我们拿什么来纪念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唯一的答案就是,面对强敌,敢于亮剑,用战斗去争取新的更大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