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工休风采

老兵最后的军礼

发布时间:2021-06-02    单位:秦淮三所    作者:孙明德
点击率:234
字号设置:

杨康生同志是我们秦淮三所的军休干部, 18岁时赴朝参战,在朝奋战了七年,成为他军旅生涯中一段光荣的历程。

赴朝时,恰逢鸭绿江大桥被炸断,他们奉命改乘大篷车前往安东集结,当地很多房屋被炸毁,门窗全无,寒风砭骨,加上雨雪交加,战士们铺地的稻草全被打湿,只好垫上军用雨衣席地休息,艰苦待命。

入朝一年后,他被分配到某基地医院任技术员,当时缺医少药、设备简陋,连最常用的绷带等都稀缺,大家化雪融冰,清洗血染的绷带,洗了一盆又一盆,冻僵了双手,可仍供不应求,只好将白大褂,甚至自己的衣服撕作绷带用。

每当得知祖国将空运医疗物资来时,都喜出望外,可是因遭遇轰炸地形地貌发生变化,或因风向等原因,常会发生偏投,医院便组织大家去搜寻。当时空袭不断,只能猫着腰,或匍匐爬行,去搜寻抢运医疗物资及受伤的战友。在一次空袭中,装运医疗物资的马车翻倒,物资散落一地,杨康生同志从堆得高高的药箱上摔下来,顿时昏迷过去,也不知道自己在地上躺了多久,清醒后他挣扎着爬起来,想到大家对“救命”的物资翘首以盼,便不顾伤痛,和战友们及朝鲜百姓一起,拚死将医疗物品抢运回医院,不少战友为此献出了生命。

杨老精通业务,心灵手巧。一次他受上级的选派,奔赴平壤去抢修一台德国产的X光机,大家不识德文,一筹莫展,盼望着“能人”早日来到,同样不识德文的杨康生同志,硬是凭着一股韧劲和精湛的技术,让这台“外国货”运转起来,战友们激动万分,一时传为佳话。

杨老当年不但业务能力强,还多才多艺,会演奏多种乐器,尤其擅长拉手风琴,他经常随医院文工团,去慰问伤病员及战友们,鼓舞了大家的斗志。

战后,他仍留在朝鲜,直至1958年,送走了最后一批伤员及朝鲜病人,终于回到了阔别七年的祖国。

他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献给了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艰苦的战斗生活,使他两次胃部大出血,肺部严重感染,后来不得不做了胃和肺的部分切除手术,成为一名伤残军人,但他身残志坚,依然留在军营,勤奋地工作,被组织选送到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学习深造,并刻苦钻研,他撰写的学术论文,刊登在医学核心期刊上。抗美援朝的伟大精神已融入到他的生命之中。

在他的人生中,还有一段令人感动泪目的经历,同样彰显了老兵的精神和真善美的品行。

十四五年前,一场大病突然击垮了他的老伴,使她昏迷不醒,失忆失语,这个巨大的打击让杨老痛心入骨,但他强忍悲痛,坚强面对。

从此,他每天骑着自行车,风雨无阻,日复一日地守护在老伴的身边,和她说说话,揉揉输液后肿胀的双手,抻抻压皱了的床单,或默默地坐在她的床边,回想着牵手六十多年来风雨相伴,苦乐相守的过往......,他多么渴望老伴能睁开眼睛再看看他,可是回眸凝望,她依然昏睡......

战友们看着他形销骨立的模样,劝慰他:有女儿护工照顾她,你不要每天都去了,他答:一天看不到她,我一天不踏实,就这样他怀着不抛弃,不放弃的情怀和信念,一陪就是十多年,直到2017年,他因骑车被人撞倒,导致左股骨颈骨折,才暂停了陪护。但他身遥心迩,把思念和回忆深藏在心底。在他仙逝前几天,还坚持坐轮椅去看望他的爱妻加战友,似乎在向她作最后的道别,脸上写满了歉疚,痛惜和不舍......

后来他的身体每况愈下,逐渐意识模糊,情绪烦躁,拒绝进食。干休所领导得知后前去探望,对他说:“您是一位老兵,听了一辈子党的话,我们代表党组织来看望您,望您能配合治疗,好好吃饭,安心养病”。当他听到“党组织”这三个字时,仿佛听到了冲锋号,顿时清醒过来,紧紧地握住赵文海副所长的手,慢慢地举起颤抖的手,庄重地行了一个军礼,流着泪说:“我听党的话,永远跟党走”,“我一定好好吃饭”,那一刻,在场的人都被深深地感动了,禁不住眼睛也湿润起来。

五月初,他怀着对祖国无限的眷恋,对党深深的挚爱,对老伴的依依不舍仙逝了。他的爱刻骨铭心,已经浇铸到他的魂魄之中,他生命中最后的军礼震撼人心,他“永远跟党走”的坚定信念,也说出了千万个老兵的信念和心声,老兵的精神,与天地共存,与日月同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