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夕阳茶座

堂前盛开“孝母花”

发布时间:2022-09-16    单位:建邺所    作者:张礼忠
点击率:287
字号设置:

古时,人们喜欢在堂前种萱草,这是因为萱草被誉为“母亲花”或“孝母花”。那么,什么是萱草呢?萱草又叫“忘忧草”,其实就是人们常说的“黄花菜”。古时又叫“谖草”,谖,有忘记的意思,故萱草又名“忘忧”、“疗愁”。白居易有诗云:“杜康能解决,萱草解忘忧”,就是此意。

萱草一词初见于《诗经·卫风·伯兮》:“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萱草本写作谖草,谖意为忘记,故又称为“忘忧草”,而萱草性凉味甘,可入药,有利水凉血、清热解毒,止渴生津、开胸宽膈,令人心平气和的功效。可帮助病人解除病痛、消除忧愁,所以,萱草被称为“忘忧之草”。后来古人以“忘忧”之意,引伸为“儿行千里母担忧”而在堂前种上萱草就可以免除母亲的忧愁。所以,古时游子出门前就在堂前种萱草,希望母亲大人见草如见儿减轻思念忘却忧愁,一番演绎之后,萱草就成了母亲的代称,人们常称“母亲为老萱堂”。与称父亲为“椿”相对,如果父母健在,便喜称“椿萱并茂”。

古训云:“父母在不远游”,远游是一种无奈之举,此为“古信条”。侍奉在老母身边,人心便会安稳,不生离愁。唐代诗人孟郊在其诗《游子吟》中说:“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另外,他在另一首诗《游子》中说:“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母倚堂门,不见萱草花。”元代诗人王冕在其诗《偶得》中也说:“今朝风日好,堂前萱草花。持杯为母寿,所喜无喧哗。”读了上述先贤的诗作,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萱草是“母亲花”,是“孝母花”,是“忘忧花”,堂前种萱草,就会使我们懂得“杜康能散闷,萱草解忘忧”,诚然不谬也!

记得幼时,故乡的人们家家种萱草花,在给母亲祝寿吃的长寿面中,必定有萱草花打卤,以祝福老母忘忧忘愁,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五月的和风里,看着田野里盛开的萱草花,闻着丝丝缕缕的清雅花香,回忆起老母持家育儿、含辛茹苦的点点滴滴,不由得进潜然泪下。我采下一束萱草花,让微风携上这萱草花的芳香,献给天堂里的老娘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