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我退休,退休后爱上了放风筝。儿时在农村,只见大人们用整根细小的竹杆扎成超大型风筝,三个人协同放飞,一个人举起风筝,另二人背着线绳向前奔,风筝上扎了一个用柳条树皮做成的弓形风琴,风筝上天后,琴声悠扬动听,给人以享受,晚上挂上灯笼,形成一条红线挂在天空,给人以美的感觉。我们小孩用三根竹篾扎成六角形,称烏鬼风筝,下面用稲草绳挂着作尾巴,没有技术含量,都能飞上天,成为儿时一乐。
90年代初建明故宫公园,尚未绿化,寬广的场地成为放风筝的宝地,引来爱好放风筝的人们,每天人头挤挤,双休日找个放风筝的位置都很难。放飞的风筝主要是三角形的和沙燕风筝,很少有老鷹风筝,都是市場上买的。我要自已扎老鹰风筝,没有工具怎么办?利用探亲机会,兜了半个苏州城淘到竹刀一把,回来使用不理想。后到水西门桥堍买毛竹,好话多说,动员船户将自用的一把篾刀賣给了我。经反复练习,掌握了使用方法。扎老鹰风筝讲究平衡,做到对称、等量、等重、等弧、等角,软硬一致,我的成功率达90%以上,但风筝的容貌不美,我不会绘画,糊的是黑色尼龙纸,但放飞天上很显眼,一位外地客在空中见了我的风筝有好感,从埸外到埸内,在人群中找到我,当面讲了不少赞扬的话,很受感动。有位女士,她要买我的风筝,我说是自己玩的,但她执着要我的风筝,最后把我的风筝、风筝线、绕线噐统统要了去,给我 80元。有一位老兄,提着包装精美购来的老鹰风筝,说上不了天,要与我对调,纠缠好长时间,调换了我的老鹰风筝,贴了5元钱。有一次,一个学生干部模样的人,经现塲观摩考察找到我,自我介绍是南京化工学院学生,学院开运动会,邀请去作放飞风筝表现,最好再扎一个形似药胶囊的风筝,答应了他的要求。那天我带助手同往,入学院大门,见路旁彩旗招展,写了欢迎工艺师之数的标语,还邀请作了大会发言,会后放风筝,还算争气,带去的老鹰和创作的药胶囊都上了天,获得好评,非常高兴。
广场内放飞风筝成群,风筝与风筝互相绞在一起的事常有发生,优胜劣汰,造成断线风筝。有一位筝友是513军工厂的,专制降落傘的,他用的是苏27线,据说是进口的,线的强度高,耐热耐摩擦,从不断线,通过他买到了苏27线,0.80元\米,免除了发生断线风筝的后顾之忧,可以安心大胆地放了。
有段时期,扎风筝放风筝入迷,几乎到了废寢忘食的程度,搞的室内又脏又乱,引起家人不满,更不该的是有一次讲好由我烧中饭,可到了吃饭时发现饭还没煮,原来电饭煲的电源还没开,遭批是应该的,但心里还是挺高兴的。
2002年3月,秦淮区人民政府与南京日报社共同举办首届“城堡杯”合家欢风筝赛。规定参赛风筝须是自己扎的。参赛那天我带着自制的老鹰风筝骑自行车到中华门城堡,经检验符合要求准予参赛,赛后获参赛荣誉证书和一份奖品(收音机),非常快乐。
放风筝给了我许许多多的乐趣,终身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