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语出于《诗经·国风·卫风》。意思是今日你赠我木桃,他日我报以美玉琼瑶。它向人们昭示和坦露了知恩图报的这一简单而又朴素的思想感情与做人道理,脍炙人口。
“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将必发于卒伍”出自东周·战国时期韩非子《韩非子·显学》,这是韩非子选拔官员的名言。这两句古代名言,是对古代我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治军治国用人导向的科学总结。同时,也是现在用人制度的一杆重要标尺之一,其影响深远。
翻开我们的老部队——炮兵第66师及其高炮旅和防空旅的70年历史,一名又一名由普通士兵起步,历经班、排、连、营、团、师、军,乃至战区,先后走出了3位中将、12位少将和数百位校官,真可谓是将星璀璨,校官如云,人才辈出。
这些土生土长从老部队出发,一步一个脚印,逐步成长走上各级领导岗位的将校军官,无论是如鸿鹄出巢,展翅高飞向更高层级发展的,还是留下来接棒传承继续带兵备战的;无论是现在还在岗位上叱咤风云的,还是已经转业和退役、退休颐养晚年的,他们在炮兵第66师的那一段历程,不仅仅白纸黑字记载在每一个人的档案履历上,留下了抹不去的痕迹。现在,他们不论身在何地何处,却仍然念念不忘老部队,每逢曾经朝夕相处的老首长、老战友格外亲切,情同手足,更有的已经将对老部队的那份感情深深地融入到自己的血液里、植入到骨髓中,视作自己政治生命的一部分,难以割舍。
在这次老部队华诞70周年纪念活动中,大家一接到短信,都纷纷安排好各自的工作和生活,推掉各项应酬活动,分别从上海、南京、苏州、无锡、杭州等地四面八方长途跋涉,按时赶到靖江参加纪念活动。有的老首长因碍于自己的身体健康、路途遥远劳累和接待规模等因素,未能亲临现场而耿耿于怀。
像卢立银将军和沈之骧司令,原来他们计划相约在美丽的杭州西湖之滨组织参加原南京军区炮兵司令部的老战友聚会。当得知老部队有这一重要活动时,他们毫不犹豫地将“杭州之约”改期。这充分说明了老部队在他们心目中的那份沉甸甸的分量和崇高位置。
“树高千丈不忘根,人若风光须感恩。”在座谈会上,卢将军形象地把老部队当作自己走上职业军人道路的出发地。他在即兴讲话中动情地说:他本是一名普通的农家子弟,有幸在炮兵第66师624团警卫排当兵,组织为培养他,安排他到该团2营6连当班长、排长、副连长,后来又调他到师司令部作训科当参谋。他永远不会忘记在连队时,班(排)里的每一个战友文武双全,连长手把手教他怎样带兵,做思想政治工作,使他懂得了什么是兄弟爱,战友情。在师司令部作训科时,作为一名最年轻的新参谋,通过传帮带,使他学会了怎么当参谋,怎样本份做人,老实做事,永远保持淳朴善良的政治本色。正气正统的老部队风尚,扎实的基本功和思想基础,使他后来上调到上级军区机关发展进步一路顺风顺水,成就了一番事业。
画外音: 座谈会期间,我们与时任卢将军的老连长刘巨亮、副连长周香元,聊起了将军从炮兵第624团警卫排,调到2营6连当4班长、排长、副连长的一些往事,两位年届耄耋的老人赞不绝口。
老连长刘巨亮说:“卢立银是爱学习、肯动脑、能吃苦,对自己要求严格的好兵,刚当4班长时,他虚心地向其他3个班长和老战士学习,不到半年时间,就学会和掌握了组织班技术、战术训练的本领和方法。比如构筑火炮掩体、交通壕、弹药隐藏室,火炮进入掩体,组织战斗准备、战斗实施和战斗结束后工作等,这一整套要求比较高的战术训练课目,他都完成得很出色”。
最后,刘老还补充说:“在通信不发达的年代,小卢还给我写过信,汇报他在上级机关学习、工作情况,关心询问我的身体健康状况和生活”。
当我们问刘老,还记得当年你跟卢将军说的最多的是那句话时,刘老不加思索地说:″那就是从点滴做起,养成严格的军容军纪等好习惯”。
我们在想,卢将军后来在原南京军区司令部军务部任处长、副部长、部长期间,为军区部队的正规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深受基层官兵的信任和爱戴,应该与将军在连队打下的扎实基础有关。
时任副连长的周香元说起卢将军,更是有聊不完的话题,他说:“卢将军在任班长、排长期间,是找战士谈心最多,饭堂表扬好人好事最多、开班(排)务会最认真的人。虽然那时几个班长和一些战士都比他老,但是大家都很信任和尊敬他,有什么心里话,都乐意跟他说,全班(排)人员气顺心齐,工作有热情和激情,完成各项任务出色,是将军留给连队的宝贵精神财富。″
最后,周老补充说:″卢将军离开连队后,虽然许多年不联系没见过面。但是,他诚实善良的品质,平易近人、严格要求自己的作风一点也没有变。这里略举一、二跟大家说说:
十多年前,卢将军到浙江省军区任副司令员,有一次,去宁波军分区参加党委扩大会,他马上给1969年浙江余姚入伍的,当时在宁波工作的本排会打篮球的战士卢节利通了话。告诉小卢,他已到宁波,待3天党委扩大会后,找小卢聊聊天。接到老排长的电话,卢节利战友高兴的不得了,逢人便喧嚷,老排长当将军啦!给他打电话啦!在狂喜中他等到老排长的第二个电话,告诉他到军分区招待所301房间聊聊天。中饭老排长叫他座在身边,向军分区各位领导介绍小卢,当年在排里与他结下深厚友情的往事。
后来,卢节利战友跟周老说,这是他一生中最感动、最难忘的日子,时常会用这件事来教育子孙,要他们向老排长学习致敬,做一个重情重义的人。
周老还说,2017年5月23日,他参加纪念炮兵第66师援越抗美50周年活动,意外的见到许多年没联系的卢将军,便向他介绍了5月28日,老连队在南京汤山组织(含军嫂、军娃)200余人参加的老战友聚会的事。没想到卢将军说,他虽然事先在盐城安排有个活动,但是会争取参加此次难得的战友聚会的。
接着,他除如数交了份子钱外,还给了赞助费,周老反复婉拒无效,无奈还是收下了将军的赞助费。报到的当天晚上,在盐城军分区主要领导已安排好晚餐的情况下,将军还是向各位领导说明了情况,驱车赶到南京汤山参加了老战友聚会。聚会期间,将军像当年一样,与昔日的老营长刘诗炳、老连长刘巨亮和老战友们忆青春,话友情。
我们感到:卢将军既是老部队官兵的骄傲和榜样,又是我们的主心骨,这一点作为亲历者感触很深,受益很大。
90年代初,部队在江苏某靶场打靶,执行军区赋予的夜训试点任务,出现了炮弹爆炸,造成二死二伤的意外重大事故。时任原南京军区司令部军务部长的卢将军,带着弹药专家和机关人员,连夜赶到现场,指导帮助我们分析原因,查找根源,并鼓励我们要迅速从血的教训中走出来,统一官兵思想,鼓舞士气,按军区要求,继续完成夜训试点任务。
在卢将军的帮助下,我们妥善处理了后事,如期在江苏射阳靶场,召开了由全区一百多名代表参加的夜训现场会,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其中”四个一套”(即一套科学的组训计划、一套革新器材、一套施训路子和方法、一套训练效果)被上级肯定和推广。
还有,就是高炮旅改防空旅,是时任原南京军区司令部军务部长的卢将军向我们下达的改制命令,并及时指导我们分析研究装备更新,干部队伍变化,给后装保障及部队全面建设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探索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使部队全面建设很快走上了正规,取得了可喜成绩。
去年,老部队撤销,我们撰写的《沧海横流显本色一一向英雄的防空第72旅致敬》的文章发表后,卢将军打电话对我们进行了肯定和鼓励,从而更坚定了我们不断跟踪了解老部队的军改情况,用文字激励全体官兵,听党指挥,服从全局,无私奉献。使老部队的红色基因得以继承和发扬光大。
纪念活动结束后,我们一直在想,炮3连到底传奇在哪里?为什么能出那么多干部和企业家?为什么能永葆军人本色,为民服务做善事的人那么多呢?其实卢将军和徐增俊、倪加明两位战友已经用实际行动给出了最好的答案。那就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走远了,飞高了,仍始终不忘来时的路。不忘自己是农家子弟,不忘炮兵第66师是自己梦想起航、初心形成、改变命运的地方,不忘这支部队不同年代的首长和战友们永远是自己精神上的″血亲”。
原师政委姜海滨老首长的女儿、原南京军区总医院副军级医学专家姜涛,也曾是66师的兵,作为老首长的子女代表以能够参加这次活动为荣,她由其丈夫周善伟陪同到场。在现场她频频和其父亲昔日的老同事、老部下们互动交流。事后,她还精心收集整理相关影像图片资料,七易其稿,专门制作了精美的视频和大家交流分享。看得出来,她对老父亲的那份浓浓的怀念之情。同时,也透露出她对老部队的那份诚挚感情是出自骨子里的。
通过这次纪念活动,在事后的众多来信来电和微信中,沈之骧老首长深有感触地说:炮兵第66师是一支老部队、好部队。他虽然在这支部队战斗、工作和生活了10年时间,与建师70周年相比,时间不算长。然而,这是他人生起步的10年,逐渐成长、成型到成熟的10年。其中,他在师司令部作训科工作了两年,永远不会忘记当年师司令部的首长和科里的老领导、老战友对他的帮助指导,让他在实践中经受锻炼,受益一生。
尤其是刘广鼎老参谋结合援越抗美作战实践,向他传授讲解的高炮部队铁路输送编组、装载、加固、搭建侧方站等做法,张炳兴老参谋画图讲解的指挥仪逐次连续接近的指挥射击原理,章长根老参谋讲解的作战对象攻击目标常用航线和射击指挥要点等,使他长了知识。
有一次,他爱人临时来队,恰好他外出不在营区,是徐德林科长晚上8点多钟亲自骑自行车到无锡火车站去接来的,令他非常感动!使他深深的感觉到那时的师司令部和作训科,是一个活力四射、团结协作、关心包容、催人奋进、充满正能量的战斗集体。在师司令部工作的两年,是他进步最快,心情最舒畅愉快的两年,终生难忘!
素有军中“笔杆子”称誉的原师后勤部部长钟程发老首长在对纪念活动作了一番热情赞美之后,满怀深情地说:这次座谈会虽然已经结束,但它留给我们的印象永远挥之不去,产生的影响深远,形成的后续效果无疑是永远的正能量的“发酵池”,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他让我们这些老兵进一步认识到,军队永远是个大学校,是个大熔炉,是部队锤炼了我们革命人生,忠于党、忠于军队、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是我们永远不变的信条;它让我们深刻体会到,战友们的感情比什么都至纯至真,没有名利的杂质,没有物欲的浊流,只有共同走过的那一段黄金岁月和同生死共患难的光辉历程,令我们在离别时细流涓涓,源远流长,相聚时会汹涌澎湃,壮怀不已。
对于当下的年轻人,特别是对于当前加强军队现代化建设,老部队的传统基因,老军人的作风品德,仍然是强军之本、立德之魂,衷心祝愿伟大的人民军队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在新时代新征程的强军路上,永往向前,无往而不胜!
原师司令部侦察科参谋、军区炮兵教导大队大队长徐林南老首长说:炮兵第 66师是一所大学校、也是一座大熔炉,它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人才,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令人振奋!贾寿元老师长是与他一起投笔从戎到军校学习的老同学。据他所知,在他们80名同期老学员中,无论阅历还是对部队的贡献,无人能与之比肩。他一直是无锡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领导成员,为培养新时代的青少年长期努力忘我工作。
今天,炮兵第66师虽然已经撤销,但它的历史还在,它的传统还在,谱写它历史的部分同志还在。看到仍在部队的年轻干部意气风发依然奋斗在国防第一线,为保卫祖国、解放台湾而努力奋斗,不禁使人热泪盈眶!
岁月荏苒,光阴似箭。他参军时才17岁,今年已经八十岁了。历史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他清楚任何单位和个人,光荣只是属于过去。以前,炮兵第66师培养了他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今天,他依然要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这次会议鞭策他要向年轻的战友们和社会各界,热情宣传炮兵第66师的光荣传统,让光辉的战斗旗帜永远飘扬在我们的心中!
原高炮旅副旅长刘金田在来信中感慨地说:炮兵第66师自组建至2022年底第72防空旅撤编,整整70个春夏秋冬,既经历了抗美援朝和援越抗美的战火洗礼,又经历了多次要地防空作战保障任务的锤炼。它在我军的漫长历史长河中,只是沧海之一粟。但是,作为一支老部队来说,它所建立的历史功绩却是伟大和辉煌的,是永载史册,不可磨灭的。
尤其是它培养了我们一代又一代人,教会了我们为人处事的道理,使我们养成了独立生活的良好习惯,锻炼和提高了我们协调处理各种复杂问题的能力,使我们具备了忠诚正气、雷厉风行、处事不惊、遇事不乱的军人气质。这为我们后来转业到地方工作提供了独特的优势,不管党把我们安置到什么岗位,都能及时转换角色,适应工作,得心应手地做出成绩,都能受到地方党组织的信任、支持和称赞!
原炮兵第617团参谋长章其山在发来的几条微信中说:看了贾师长转发给他的两则信息,内心十分激动,可以说他是含着眼泪看完的。他对这次纪念活动有五个没想到:一是没想到靖江的两位战友在你们的领导策划下,为圆满组织此次纪念活动,考虑得这么周密细致;二是没想到此次活动这么隆重热烈和丰富紧凑;三是没想到保障工作做得这么完善,秩序井然;四是没想到组织者之一的倪加明老父亲在医院抢救,可他却忍着心疼像没事人一样自始自终,徐增俊老岳母仙逝推迟治丧,在活动现场进行指挥!五是没想到在敏感时间段,为了确保活动安全有序,协调公安、医疗等多个部门暗暗参与其中,充分显示了徐、倪两位战友的组织协调能力和他们在当地的不是一般的社会影响力。
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关键时刻见真情”和“大爱无疆”的深刻含义,群山为之动容,翠竹为之倾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