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地处冀中平原,房前房后全是果园。最令人称道的是我家庭院里一株老柿子树,树高近10米,树冠如伞盖,宛如天然“氧吧”。开花时节,繁英似锦,蜂飞蝶舞,甚是热闹。入秋时,鲜红的柿儿挂满枝头,宛如一嘟嘟鲜艳夺目的“小灯笼”,叫人垂涎欲滴。母亲说,光这棵树每年就可采摘四五百斤柿子,可作鲜果吃,也可以做成“杮饼”,深受老人和儿童们的喜爱,故出现了“老太太吃柿子专挑软的捏!”的民谚。
每当我站在柿子树下,我就会想起老师教我们一句古诗“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顿生许多感慨。老树何以更著花?结硕果?一是因为老树根深,汲取的养分多、水分多;二是树冠广阔,吸收的阳光、空气充足。上秉天之钟爱、下受地之独厚,枝壮叶茂,花自艳,果自丰。
老人恰如老树,社会阅历广,生活经验丰富,为人处世自有高深处。所以,人们对老人尊重有加:老辣、老练、老成、老手、老把式、老马识途、生姜还是老的辣,家有一老犹如一宝、文章老更成、老圃谱新篇处处多姿多彩,这一切不都是对“老树春深更著花”的诠释与礼赞吗?诗圣杜甫更是对老者赞誉有加:“脱略小时倍,结交皆老苍。”敬老、亲老、以老者为师之情溢于言表。
尤其是“老树春深更著花”一句,借物言情,以物证理,恰到妙处地道出“老壮意境”。一位哲人更是把人生“三十而立”改为60而立;“人到六十不算老,且把花甲作花年。”还有人说:“60岁是人生的第二青春,再拼搏20年,成果会大大超过前40年的总和。”这些说的都是同一的道理:“壮心未与年俱老,老树竞秀也风流”。老松苍道,老梅劲俏,老枫红酡染,千山竟妖娆。悟得个中三味,期颐老翁亦风光!
“老树春深更著花”,是医治“悲老症”的良药。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秋词》一诗中说:“自古逢秋多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说的就是老年人多有“悲秋”、“哀老”之症,有人曾编写了一首《哀老歌》:“老朽、老狗、老孱头,老气横秋,老牛破车讨人恶。老吃、老病、老废物,老态龙钟,老大一个脏包袱。老了的黄瓜罢了园,老了的猫儿不敌鼠;老苗占田不抽穗,老而不死谓之罪……”这是一段“悲秋”文字,代表了一些老人“老而无奈”的灰暗心境。但刘禹锡却认为,秋天不仅不“悲寂寥”,反而认为“我言秋日胜春朝”。“悲老”者多自卑,症结在于“心态”,没有正确认识“老”的价值。有支歌唱得好:“风是秋后爽,月是十六圆。花是老来俏,瓜是苦后甜。”
老人恰如老树,家有一树是宝,家有一老亦是宝,岂能以“废物-包袱”自轻自嘲!
我们老年人应向老树学习,“莫嫌秋老山客淡,犹有寒花彩虹绽”。无数先贤为我们做出表率:古之姜子牙80岁辅佐周武王打下800年大周之一统天下;今人王问贤,百岁之龄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出版《晚晴吟草》诗集。他在党旗下庄严宣誓:“决心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印证了“思想不老的人永远年轻!”。
老人如老树,“莫嫌秋老山容淡,山到秋深红更多。”愿老年朋友都作娇艳老枫,醉染枝头,红遍山头,笑晴秋,竟风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