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秋风送爽,利用“秋听蝈蝈歌唱时”之良机,我偕家人去溧水“农家乐”度周末。夜半苏醒,室内静谧至极,蓦地听闻窗外传来阵阵蝈蝈的鸣叫声,清脆悦耳,时高时低,节奏欢快,我瞬间睡意顿消,竟忆起幼时故乡秋日里有关蝈蝈的往事。
故土的乡野,一入秋,草木繁茂,庄稼疯长。蝈蝈生于旷野、坡地、草岗、树丛、庄稼地,皆为其欢鸣之所。蝈蝈的叫声悠长、缠绵,仿若满满贮藏着浓浓的秋意,十分动听。深受人们特别是孩子们宠爱,经常去田野捕捉,作为“宠物”把玩。
在我们的家乡,常见的蝈蝈有4种,最受孩子们钟爱的有两种:豆蝈蝈(豆翠亮),生于豆类地中,通体碧绿,肚大,腹部呈淡绿,周身与豆叶之色浑然天成。另一种叫铁蝈蝈(紫头王)生长于刺槐、枣树林里,周身具紫褐色斑纹。雄性蝈蝈的背部有一对翅膀,中间有绿豆般大小的镜面,双翅摩擦便会发出悦耳的鸣叫声,能传至一里地之外。
捉蝈蝈,实乃一桩极富趣味之事,幼时,每到初秋我便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起了“捉蝈蝈”的把戏。首先,编织出一个装蝈蝈的小笼子,系于腰部,进入蝈蝈深藏之地仔细搜寻,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一旦发现暗藏的蝈蝈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其捉拿,然后装入小笼子中,继续寻找下一个目标。若想成功捉到蝈蝈,需具备一定技巧,如必须熟知蝈蝈的习性,它很机敏,一旦听到动静便立即藏入草木的深处,很难找到。为此,我们想出了一个“引诱法”,即用酒瓶盖和一枚铁钉,在瓶盖有“齿”的一面反复刮擦,所发出的声音与蝈蝈的叫声极为相似,以此引诱蝈蝈鸣叫,从而发现其藏身处迅速将其擒获。
蝈蝈,这位鸣虫界的“高音高唱家”,即便将其关入笼中,也丝毫不减其风采,依旧欢叫不断,时时发出动听的“畅想曲”,为比,我们将蝈蝈笼挂于腰部,随时听取其美妙的歌声,我们将其称为“随身听”。在家时,便将其挂在树枝上,放入一些南瓜花之类作为饲料,以保其“蝈命长久,鸣唱不断”。它从不畏惧人们的目光,独处时更是自得其乐,有人聆听则更加卖力地展现自己的“歌喉”。深夜时,人们仍能听到它的“天籁之音”,瞬间抚平我心中的烦躁与疲惫。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我已离开家乡76载,那些曾经熟悉的蝈蝈鸣声也渐渐淡出了我的生活。但一旦重闻其声便让我激动万分,涌起那份关于童年的美好回忆,让我回味无穷,无法忘怀,并让我的晚年如诗如画,过起了“晨起环林随鸟舞,晚来踏月听虫鸣”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