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夕阳茶座

红色读书感悟多

发布时间:2021-04-13    单位:秦淮十所    作者:张相轮
点击率:139
字号设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一个不断创新发展的科学体系。我们必须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才能加固党员、退休军人的精神支柱。学习既是老年养生的需要,也是健康老年生活的动力。在防控疫情常态化下,军休所要从实际出发,创新红色教育,坚定理想信念,引导老同志利用居家生活时间,静心精读、深思习近平著作、讲话,研读红色书籍和其他科学人文知识,真正有所感悟,有所提高。

读红色书籍一定要认真、有计划组织安排。深入学习党的奋斗历史,人民军队的奋斗历史,这个认识、理解过程也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一个动态发展、阶梯式递进的上升过程。如果不能专注、静心读书,而是一目十行,翻阅一下就以为读懂了,那是做不到的。 2020年夏秋,我们亲身参与秦淮十所党总支组织的红色读书活动,虽然有比较详细的读书计划、指导书目,明确提交读书心得体会的要求,但结果,有部分同志对撰写读书心得感到很困难。这说明在读书过程中,没能深入自己的心灵,理论联系实际、领悟真理的意义还不到位。实际上,党的创新理论并不神秘难解,就是从我们身边发生的时代、历史变革中产生,又回答现实、未来和历史问题的。

军旅作家王树增同志写的《解放战争》(上卷),讲了这样一段催人泪下的故事,让我读过之后终生难忘,受教育很深。原文是:“西北野战军之所以兵力很少,与中国西北地区无法养活大军有关。彭德怀最感困难的不是敌众我寡,也不是弹药缺乏,最紧要的是官兵们吃什么。听说有个连队连黑豆都没有了,年近五十的彭德怀让警卫员把自己仅有的4斤小米送过去...... 陕北的贫苦百姓已经倾尽全力支援共产党军队作战,青壮年组成民兵支前,老人、妇女、孩子把家里能吃的南瓜、土豆都拿了出来。担架队里有个叫金发有的青年农民,父亲是陕北老红军,1935年红军东征时战死在黄河边。弟弟刚参军,几天前攻击榆林时死在了城墙下。金发有参加担架队上前线,他妻子把自己家藏在山里的十几斤谷子挖出来,连夜推碾子磨米,小米磨好的时候,发现背上的孩子已经饿死了。女人把孩子的小尸体埋在了草丛,背着小米循着枪声找到了部队。彭德怀知道后眼泪汪汪地说,:没有老百姓,哪有中国革命?边区人民对我们恩德如山,咱们要爱惜民命,再不能增加人民的负担了。”

我想,这一段红色故事就是一堂深刻的 “以人民为中心” 理念的教育课。我们不细读深思红色书籍是学不到的。同时,我们正生活在一个充满创新、需要创新才能向前发展、向上攀登的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就是为解决我们身边存在的矛盾而提出的,包括对我们个人。我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个多年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人,近年读了10多本中国革命战争史书籍后,感到自己过去并不真正了解中国革命战争。学好党的创新理论,学习党史军史、中国历史,对于我们的老年生活,具有须臾不可缺少的重大意义。可以说,人生要想获得成功、幸福,就必须以党的理论指导人生的方向,作为做人的准则。理论学习应当是我们人生第一需要。学,然后知不足。老同志仍需要像孩子一样渴望知识,渴望认识复杂多变的世界。

在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曾经为党的伟大事业奋斗了一生的军休老同志,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英模人物为榜样,努力学习,对标自己,身体力行传承红色传统。只有这样,才能无愧于新时代新阶段的要求,为实现党的第二个百年目标接续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