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夕阳茶座

一条大河一首歌

发布时间:2021-10-13    单位:秦淮五所    作者:张宣铭
点击率:299
字号设置:

记忆中,1956年电影《上甘岭》公映后,插曲《我的祖国》乔羽词,刘炽曲,郭兰英演唱。是一首耳熟能详的抒情歌曲,第一句歌词----“一条大河波浪宽”的缘故,群众将这支歌曲亲切地称之为《一条大河》。当年上甘岭,缺粮、缺水、少药的坑道里,年轻的女卫生员王兰深情地为志愿军伤病员,唱起了这首歌。战争的残酷,音乐的美好,形成了强烈的‘对位’,产生了巨大的戏剧张力。歌曲《我的祖国》乘着电影《上甘岭》的翅膀,飞向寻常百姓家。而今,不少王兰式的无名英雄隐居在我们军休系统,像“钢铁战士张兰生”、“歌声在上甘岭飘扬”、“战地红花”、“我们都是十九岁”等。

音乐对我来说是一窍不通,但电影看得多,听得多,略知一二。也缘于上世纪70年代后期,各军种恢复院校,部队军以上单位开办教导队培训干部。我在某部教导队工作时,主要培训:通信、雷达、机务……的基层干部。一次接上级领导通知,要举办一期电影放映业务培训班,对电影放映业务一是不懂行,二是无教员。我们研究决定,由各单位的电影组的组长当教员,边放映边学,把片子都拿出来重复放映,从实践中互帮互学。因而,在操场上,架起三个大银幕,每晚放映:《上甘岭》、《地道战》、《铁道游击队》、《柳堡的故事》、《红灯记》……重复放映。音乐一响,吸引了山下群众,晚间纷纷扛凳子来看电影,打破了山上教导队的寂寞。放映结束时,老百姓嘴上哼着:“一条大河波浪宽”、“太阳出来照四方”、“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九九艳阳天”和“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电影插曲,边走边唱。因“文革”期间文化生活较单调,电影模式正如群众顺口溜:“阿尔巴尼亚电影----莫名其妙,朝鲜电影----哭哭笑笑,越南电影----飞机大炮,罗马尼亚电影----搂搂抱抱,中国电影----新闻简报”,比较枯燥。改革开放后,好像音乐的闸门从此打开,大街小巷的收音机、广播里,各种音调的歌曲旋律接踵而至。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短短的几句歌词,唤起我的思乡之情,因我的老家前面就有一条大河(浣纱江),分别从“波浪宽”、“白帆”的“视觉”;“风吹”“号子”的“听觉”和稻花香的“味觉”深深的印象,勾勒出栩栩如生的画面感。

今年春天回老家,早晚沿“浣纱江,按散步,看到家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浣纱江”的水更清了,按更美了,生态更好了。这是两岸风光观不尽,一江清水,幸福来。到处都是明媚的风光。绿荫下面无处不飞花,仿佛置身于天堂。“一条大河”一首歌,成为当今“时代的代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