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海拾贝

老人的“有为”与“不为”

发布时间:2022-09-16    单位:建邺所    作者:张礼忠
点击率:355
字号设置:

著名作家林语堂曾说过一句名言:“踯躅闹市说隐居”,用以自嘲:“入世与幽隐”的矛盾心理。虽然一年到头向往山林“幽隐”却极少有时间真的去看看山林,更别说在山林居住了。

一般老人的天性有两面,一面喜欢幽隐,又卷入繁华。意思是一面想要表达自己并得到别人的认可,一面又想要摆脱,这种无形的摧迫而希望遗世独立以求得心灵的自由。用现的话来,就是既想“入世”老有所为,又想脱离“闹市”归隐山林,求得清静“无为”。这就是说,既想完全摆脱红尘,清静无为,但又离不开闹市的繁华,从而产生一种矛盾心理。有人会说,出家人不是做到“幽隐”、不染尘世吗?我的回答是“非也”,他们虽隐居山林,但从未做到“完全无为”,因为他从未停下自己“佛事”,如晨钟暮鼓,念佛求经,晨昏定省,广做法事,普渡众生,启蒙香客,忙得不亦乐乎,他们抛弃的只是名缠利锁,诸般烦恼,七情六欲,繁华闹世而已。

事实上,我们“踯躅闹市”的根本原因,就是寻求一份对自己的肯定。因此,所谓的“入世”、“有为”,其根本原因在于要求一份“付出”。当他有“收获”的时候,就可获得“名利”,都是一种被肯定的象征。

老人养生应因人而导,并没有一个固的模式。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决定。老朽认为“入世”与“隐幽”;“有为”和“无为”,“二者兼备”为宜,即老人应“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为”,即:你可以“挥毫泼墨颜柳帖,醉心吟咏李杜魂。文房四宝拎在手,含笑跨进《生活》门。”你还可以“老来学书莫言晚,不为名利为消遣。乐得老来身心健,老有所乐歌声甜。”

“有所不为”即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减少一些体力活动,不勉为其难。如你可以“忘却风雨坎坷路,不存宠辱恩怨心。且看后浪推前浪,孙辈扶我度二春。”你还可以吟诗作赋,感叹人生,抒发心怀:“莫叹韶华付水流,皓首老翁享清幽。文思涌来挡不住,寄情翰墨乐而悠。”总之,抛弃一切私心杂念,烦恼忧愁,“常效陶令东篱下,频学子牙钓暮春。”可谓,“皓首老翁善休闲,科学养生益延年。莫使烦恼扰方寸,酸甜苦辣都乐观。心宽体安忘老至,晚霞如诗一散仙。”

老人的“隐幽”和“不为”,并不是完全逃避,而很可能是“以退为进”另一种求取别人的肯定也被自己肯定的方式,那就不是消极而是积极的了。如“竹林七贤”之所以名垂后世,也是用隐道的方式求取对自己的肯定,而他们的特立独行,也使世人用另一种心情接纳。因为他们代表了人们对“入世”和“有为”,“幽隐”和“不为”的辩证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