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海拾贝

咏柳

发布时间:2022-11-21    单位:建邺所    作者:张礼忠
点击率:406
字号设置:

  《诗经》云:“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看似简短,却寓意颇深。有人可能会晚,杨树平淡无奇,有什么可歌颂的呢?其实不然,自古以来,人们就爱柳、植柳、咏柳。柳树被誉为“碧玉妆成一树高”,并流传千古。

  首先,柳树象征友爱交往,古人有以“柳”为姓氏或名号的。春秋时期,有一人名叫柳下惠。此人高风亮节,不近女色。后世,人们常把洁身自好的男人比喻为“柳下惠”,并衍生为“柳”姓。晋代陶渊明在宅边种了五棵柳树,自号“五柳先生。”蒲松龄在故居栽柳成荫也自号“柳泉居士。”

  柳树的最大优点就是缘意盎然,古人常用以点缀风景、美化环境。而且是文人墨客吟咏的对象,写入诗中。如:“春江一曲柳千条,长堤曲沼万垂丝。”就是专咏水边之柳的。公元605年,隋文帝下令开通济渠,并在堤的两岸栽种垂柳,还赐垂柳姓杨。下诏民间每种活一棵柳树奖细绢一匹,百姓竞植之。白居易在《隋堤柳》一诗种说:“西自黄河冬接淮,绿影一千五百里…,又据《战国策》记载,楚国神箭手养由基,能“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这就是后世称为“百步穿杨”的故事。汉文帝时,太尉周亚夫驻军细柳(今陕西咸阳西),在军营里广栽柳树,被称为“柳营。”晋代陶侃镇守武昌时,在军营中也遍植柳树,一名都尉(军官名)盗取柳树私植在自家庭园里,被陶侃发现就责问道:“这是武昌西门柳,何因来此?”都尉惶怖谢罪。以后,柳树又有了“官柳”的别名。唐代文成公主嫁到西藏后,曾亲手在大昭寺前栽了一棵由长安带去的柳树,并延繁至今,被称为“西安柳。”

  古人为何如此爱柳?就是因为柳树抽青最早,杜甫有诗云:“漏泄春光有柳条。”唐代诗人王焕之出关见不到柳树,但从笛声中听到一曲《折杨柳》就写出了“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诗句。诗人李益随军到荒凉的戈壁,但在滹沱河边看到碧柳青青,便写出了“漠南春色到滹沱,碧柳青青塞马多”的佳句。毛泽东的“春风杨柳万千条”则不仅描写了春天的景色,而且生动地表现人民生活中的春天。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一生爱柳,他在柳州任刺史时,曾大力提倡百姓植柳。数年后,全城绿柳成荫,蔚为壮观。他曾在《种柳戏题》一文中写到:“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

  北宋文豪欧阳修也偏爱柳,他任扬州太守时曾亲自挖坑种柳,并在其《送刘原甫出守维扬》一词中写到:“手栽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与同朝为官的苏坡更是“爱柳如子。”他走到哪里就将柳树种到哪里。他任杭州太守时,就曾在西湖中筑堤栽柳,而为后世留下了“苏堤春晓”的佳景。

  正因为春天总和柳树联系在一起,所以古代很多春日节令都用柳枝作为点缀。如宋代清明节,人们到郊外踏青,不论男女头上都要戴柳,说是“清明不带柳,红颜成皓首。”

  总之,自古以来,人们咏柳的故事数不胜举,其主要原因就是杨柳代表春天,人们植柳、咏柳就是想沾有三分春色,带来一份喜气。正所谓“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