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海拾贝

漫步古诗赏冬雪

发布时间:2023-01-03    单位:鼓楼五所    作者:肖继勇
点击率:387
字号设置:

飞雪的季节到了。满天飘洒、横空曼舞的雪花,曾给多少文人墨客以灵感,留下了凝神芳香的诗行。在古诗词中赏雪,是品味中华文化的一道精点,是文化修身的一种不可或缺的营养。

古诗中的雪是何模样?历代大家对雪妙笔生花的描绘和热情洋溢的赞美,令人目不暇接,心旷神怡。“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你看,一夜清风飘雪,银装素裹,满枝头的晶莹雪花,如梨花斗妍怒放。雪的明丽和飞舞,诗人的惊喜和钟情,令人心动。唐代著名诗人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中的这一句,堪称咏雪诗中的千古绝唱。元代吴澄《咏雪》诗的后四句:“风竹婆娑银飞舞,云松偃蹇玉龙寒。不知天上谁横笛,吹落琼花满地间。”让人由雪景联想,如琼花的瑞雪飘洒,是有仙人吹笛的缘故。仙人,你在哪里?清代著名戏剧家洪昇的《雪望》后四句:“鸥鹭飞难辨,沙汀望莫分。野桥梅几树,并是白纷纷。”这“鸥鹭”两句,以沙鸥与鹭鸶难以辨认,“汀”与“洲”不能区分来映衬大雪覆盖大地的景象;“野桥”两句,写几株梅树枝头上都是白梅与积雪,令人分不清哪是白梅哪是雪。细细品味这四句,“雪望”的词意跃然凸现。唐代大诗人李白咏雪不失艺术夸张,他在《北风行》中吟唱:“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想想看,那是一朵多大的雪花啊,又像席子一样,把北方竟全盖住了。我臆想戏言,李白曾问冰封的北方大地,有这样一张张雪花席子盖,还敢言寒!

古诗中赏雪,要留意雪景中“人”。唐代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诗雪景中的人——渔翁,是与大自然抗争的形象。此时渔翁在孤舟独钓,不在乎“孤”与“独”的包围与压抑,毅然与“鸟飞绝”、“人踪灭”的恶境抗争。说到雪景中的“人”,不能不提到唐代刘长卿的诗《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诗曰,“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诗人远行,遇雪借宿芙蓉山一位山民家。天冷屋陋,诗人难眠,忽间狗叫,在山民家人开柴门迎来人的对话中,才判断是山民家的主人回来了。主人为生计劳作,风雪夜归,何其辛苦。这幅雪中“人“的画面,既温馨又凄美,既赞叹又感概。

古诗中赏雪,品味雪的灵性是非常惬意的。请看唐代大文学家韩愈的诗《春雪》:“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这雪的灵性在哪?一是表现在“却”字上,告知人们白雪有人的感知;二是表现在“嫌”字上,让人们感受白雪有人群的亲疏表达之意;三是表现在“作飞花”三个字上,人们一下子记住了白雪的亲和动作。是啊,春雪性子急,怨春色迟迟不来,自己从天下来,扮花做花,打扮树木庭院,代为报春。这幅春雪图,比起那冬季兆丰年的瑞雪,更有灵性,更加可爱。

古诗中赏雪,会看到一个独特的现象,就是历代诗词大家描绘雪景竟无“雪”字。唐代诗人高骈的《对雪》:“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歧。”诗前两句运用比喻传神地描绘了雪沾青枝、使青枝变白的状态,这也是常人观雪的经历。宋代欧阳修笔下的咏雪诗想象新奇,他的佳作《咏雪赠张籍》,全诗400字,虽雪字未露面,但人们看出诗句里写的都是雪。“只见纵横落,宁知远近来,飘逸还自弄,历史竟请催……”纵横下坠,飞舞弄姿,写的是下雪。屡屡比拟,刻画逼真。苏轼的《雪后书北台壁》诗中有两句见工巧:“冻合玉楼寒起粟,光摇银海眩生花。”诗人用对仗工整的诗句描绘出冰天雪地的酷寒和银光眩目的奇观,而且还仿佛可见一个缩紧双肩、迷眼品味的赏雪人。

古诗中赏雪,有无数的视角,因为诗中有不尽新奇。我像盼雪一样,期待新诗中也有赏雪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