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海拾贝

年的“味道”

发布时间:2023-01-09    单位:建邺所    作者:张礼忠
点击率:310
字号设置:

飞雪迎春到,又是一年芳草绿,水仙吐蕊满庭芳。年年复年年,每年的春节都给我们带来了太多的诗情画意,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中国的“年”,虽称为春节,但天气仍充满寒意,只是在24节气中,它是春的开始。常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故春节又代表了希望,足以值得珍惜。元代诗人刘因有诗曰:“春色虽微足堪惜,轻寒休近柳梢旁。”唐代诗人韩愈也说:“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唐代诗人杨巨源更是充满豪情地说:“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春花人。”可见春节是一个令人心仪的日子,正所谓:“斗柄回寅几点梅花几点雪,东风解冻半含冬景半含春。”这一切,都让春节充满了神奇的色彩,自古以来就被人们推崇备至,视为吉祥节日,被誉为“增气临门入大地,时分春色到人间。”

春节,在我的故乡被称为“过大年”。至今,我仍清楚地记得,每年一过了农历二十三,(民间传说为“灶王爷升天日,意为“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又称为“过小年”。这时,人们就开始忙碌起来。在除夕以前,家家必须把春联贴好,必须大扫除一次,寓意“干干净净过大年”,又名为“扫房”。必须把过年的食物预备充足,至少足够吃用一个月以上的鸡、鸭、鱼、肉和蔬菜,特别是要蒸出足够吃到农历2月初2全家人吃用的食品,如馒头、年糕、豆包、饼折(类似发面饼)、血糕(猪血)等不下10余种。此时,父亲便带着孩子们贴春联,我记得1947年的春联很有人表性,因为当时“土改”刚胜利完成人们生活普遍得到改善,人们贴的春联大都是“翻身不忘共产党,幸福不忘毛主席”;“山舞瑞雪丰岁至,林穿紫燕彩云归。”之类。另外,还广贴“福”字,表示福气盈门。

除夕夜,前庭后院挂满了灯笼,烛火辉煌。门口铺上了芝麻秸儿踩上去咯吱咯吱地响,孩子们拿着自制“猪蹄灯”欢呼雀跃,玩起了“捉迷藏”一派喜气洋洋。

大年初一,人们天不亮就起了床,大人们忙着包饺子,孩子们穿起新衣服开始拜年,先长辈、后串门,向父老乡亲一一拜年寒风凛冽吹得小脸通红。压岁钱不是白拿,要扣头如捣蒜……。同时,大街小巷鞭炮齐鸣,点燃了快乐的心情。家家户户沉浸在一片和谐、幸福、欢乐的海洋中,年味浓浓,可谓“午夜炮声响,阖家尽狂欢。举杯碰盏祝福这,佳节庆团圆。爆竹声声震耳,焰火灼灼夺目,庭院不夜天。看万家灯火,喜庆满人间。”

故乡的春节,年味是说不完的,而且年年花样翻新,以上仅展现了部分场景。有时,还开展多种活动,说唱大戏、舞龙灯、踩高翘……可谓五花八门热闹非凡。

说时迟,那时快,一晃90年过去了,我过了不同时代不一样的春节,故乡的年味已经一去不复返,如今已是“月异日新不少羊肠成大道;春和岁稔好多蜗舍变高楼。”看春晚、玩电脑、野外踏青、网上拜年、旅游等代替了往昔的鞭炮齐鸣。年味虽不再浓,但已向“高智能”的年味、更高级的年味发展,呈现出“春内有春大地春光欣共赏;节中含节人间佳节网上逢”的新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