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海拾贝

“世外桃源”何处觅

发布时间:2023-03-07    单位:秦淮十所    作者:张相轮
点击率:187
字号设置:

“世外桃源”这个理想化的美景佳境,出自东晋陶渊明晚年(420年)写的《桃花源诗并序》中的序,所讲的故事属于“晋太元中”年间,即东晋孝武帝(公元376—396年)年号,距离他写《桃花源记》这篇美文有30多年。当时,他是最后一次辞去彭泽令回乡务农,已经十多年了;又加之东晋告亡,刘裕(南朝宋)称帝,他青少年时代的志向已经完全破灭,此时正处于贫病交迫之中。时任江州刺史的檀道济曾去看望他,邀他再度岀仕,被他拒绝,檀道济颇为不悦。陶渊明祖上本是官僚世家,曾祖父陶侃东晋时追授大司马(“三公”之一),祖父也任过太守。所以,他少年时饱读诗书,聪颖正直,对于东晋末年的政治腐败不满,产生了避开乱世,隐居“世外幽境”的幻想。

《桃花源记》所描述的“世外桃源”,实际上是对封建社会残酷剥削、社会腐败和战乱的一种批判,构想回归原始共产主义的淳朴、太平生活,类似于柏拉图的“乌托邦”。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劳动人民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陶公故意虚构有后世的高行之士再度寻求武陵渔人所发现的桃源秘境未果,留下“其后无问津者”的遗憾。引发后人的好奇心,使得文学艺术的魅力更进一层。千百年来激发着人们的美好想象,总想体验一下桃花源的自然风光和人文交游。所以,才有现代的人造“世外桃源”。

在我国南方多“喀斯特”地貌,特别是广西、云贵、湖南、四川,由碳酸盐构成的群山,长期被雨水侵蚀,形成奇特的景观,生成很多溶洞、地下河、洞中河,还有相对封闭山坳盆地。我曾经在广西阳朔游览过一个“世外桃源”景点。我们乘小船沿河而行,河两岸有桃花林,正值春天桃花盛开,河面“落英缤纷”。船驶入一个幽长的溶洞,十分钟后,才见到洞口的光影。出了这个水洞,便是“豁然开朗”的一片田野。四周山峦环抱,远望绿树炊烟。近处有河流环绕的田园风光,一派仿古的农耕景象。有耕田、插秧的农夫,纺织、舂米的农妇,还有表演乡俗文化的花楼台、抛绣球、歌舞。这是参照唐代王维《桃源行》诗意:“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度到云林。春来遍地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营造的。在云南文山县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县坝美村也有一处风光稍异的仿桃花源景点。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是以武陵渔人的奇异经历写出的。这个武陵源,却是在湖南张家界境内。这里奇峰林立,沟壑纵横,曲径通幽。山中多雾.,远远望去,壁立的奇峰突兀在缥缈的云雾之上。但人们知道,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不是指这里。武陵源群山深处,人烟稀少,土地难得,进出都要走很长的山路,古时候是很封闭的。今天用现代技术开发道路和登山扶梯、索道,才迅速增加了游客的容量。  

世人对桃花源的追寻,还证明了历代文学杰作的魅力。人们对文学艺术大家的创造力有一种敬畏之心。一方面,古代文学大师以其超凡的灵感揭示了自然和社会的矛盾,不仅让我们学习和认识历史,还能以想象描绘出人们希望的和谐美;另一方面,研读和探究这些宝贵遗产,又启迪我们发现和创造当今时代所需要的自然美、社会美。历史和现实的交融,使民族历史的智慧精华依旧激活在现实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