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海拾贝

竹杖芒鞋带来的精神升华

发布时间:2023-05-18    单位:秦淮军休九所    作者:唐永明
点击率:430
字号设置:

《定风波 · 莫听穿林打叶声》并序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首词是苏轼到黄州的第三年写的。此时的苏轼一身的当地农民打扮,皮肤黝黑,头戴草帽,一身粗布灰色衣裤,穿着草鞋。下雨天出门,则手执一根竹杖,披上深棕色的蓑衣。也许腰间也别个酒葫芦什么的,没事就咪两口。昂头挺胸,精神头十足。每天往返于临皋和雪堂之间,白天到官府打个卯,然后与家人一起到东坡下地干农活,劳作间歇吟诵头天晚上的诗文。晚上家里人早就备好了酒菜,酒足饭饱之后或伏案写作,或邀友到江边聚聚,谈天说地。清秋时节,与几个朋友到江上划船,有鱼和酒助兴,眼前的山水也都格外的美。经历了三年的风风雨雨,他早已习惯了黄州这种快乐的耕作和写作生活。来黄州之前的这里病那里痛的,经过两年多的磨练全好了,健康的新式农民,风风雨雨的小困难,谁怕?从官员到农民的角色转变,苏轼的身心有了质的升华。

黄州三四月的天气阴晴不定,出门时还是晴朗的,没准就风雨交加。有一天,苏轼与朋友们到附近的沙湖村办事,事毕回家的路上,春天娃娃脸,说变就变,清冷的雨点打在路两旁的树叶上沙沙作响,而雨具却被先走的人顺手带走了,同行者皆表现出各种狼狈的样子,跑着躲雨。苏轼觉得好笑,这点风雨至于吗?顺手操根竹杖,敲打路面,稳步在雨地里徐行。亮开嗓子吟诗长啸,风声雨声树叶的沙沙声,反倒成了苏轼吟唱的伴奏声。脚步是轻盈的,心情是开朗的。生平多少大风大浪,苏轼也像这急来的风雨一样,“竹杖芒鞋轻胜马”,咱走过来了,谁怕?

雨停了,寒风却一直往湿淋淋的衣服里吹,倒是把酒给吹醒了。而山上半下午的斜阳照在身上暖暖的,回过头来看看先前风吹雨打处,虽有风雨,但我大胆地走过去了,前面仍然是明朗的天,我又何惧这些风寒,又何必去管它所谓的晴天?秉着坦荡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宠辱不惊,生活的风雨也好,政治的风雨也罢,任你风吹雨打,我自处之泰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