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我们军休所党总支配合主题教育深化学习,多次在南京市郊区大江南北的区县实地参观了多处新四军抗日战争根据地和指挥所旧址,有溧阳水西村,高淳的西舍村,江宁的横山,江北六合竹山镇等地,都有新四军事迹纪念馆、展览馆,讲述丰富的新四军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的感人故事。这些故事表明,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岁月里,新四军已经在长江南北的广大地区,直插敌人心脏,开展灵活机动、以弱胜强的人民战争。回想年轻时代,我曾在安徽宿县工作过,县城有一个“雪枫公园”,是新四军六支队司令彭雪枫将军的陵园。从白发老者到戴红领巾的孩子,都知道彭雪枫是一位机智勇敢、能打胜仗的优秀指挥员,也是一位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联系群众、深受人民喜爱的新四军将领。特别是他会做宣传工作,创办了《拂晓报》,直到今天,宿州市党委机关报仍然是《拂晓报》。
联系这些实际,我们重温当年新四军创建和发展的斗争历史,更加明白:这些生动故事的整理和发掘的史实,同当年毛泽东同志和党中央根据1937年抗日战争在全国展开的紧急形势,在政治、军事战略上做出的重大创举是高度吻合的,是中国共产党发动人民群众、指挥人民军队,积极主动投身抗日战场,克敌制胜,发挥抗战中流砥柱作用。
中共中央完成长征到达陕北后,针对日本侵略者入侵华北的紧急态势,及时发出了停止内战、实行国共合作,全民抗战、一致对外的方针。抓住“西安事变”契机,以及1937年2月10日国民党召开三中全会时机,促成两党谈判,建立抗日统一战线,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包括红军改名为八路军,同时将留在南方12块红色根据地1万多名红军及游击队以“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的名义,建立由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抗日武装。其中,一支队由湘鄂赣、湘赣、湘浙赣、皖浙赣、湘南等地的红军及游击队组成,陈毅任司令员。二支队由闽西、闽赣、闽粤、浙南红军及游击队组成,张鼎丞任司令员。三支队由闽北、闽东红军及游击队组成,张云逸任司令员。第一、二支队都曾在南京周边及江南抗日根据地主动出击,打击日本侵略者,让敌人胆战心惊。2月13日,毛泽东致电新四军军部指示:目前,最有利发展的地区是江苏境内的茅山山脉,即以溧阳、溧水地区为中心,向南京、镇江、丹阳、金坛、宜兴、长兴、广德线上之敌作战,建立根据地,扩大新四军基地。据此,江南新四军各支队陆续向皖西、皖南集中,军部进驻岩寺,后转移到泾县云岭。那里山多林密,比较有利于隐蔽运动、打伏击战。1938年6-7月,新四军一、二支队挺进苏南、皖南抗日前线,积极开展对日伪军作战,所以有很多生动感人的诱敌深入、机智灵活、以少胜多的抗日斗争故事,以及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发动广大群众积极投身爱国抗战运动,对于打破日军“不可一世”的气焰,树立抗战必胜的信念,,具有重大政治和军事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