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儿子提前五天向我打招呼:“老爸,这个星期天是您的小生日,我们就不要像您们小时候,‘大人过生日一顿饭,小孩过生日煮个蛋’,要与时俱进,我们去钓鱼。”我知道,儿子一是在向我“示好”;二是让我准备钓鱼的行头;三是自己也顺便放松一下。
我们老家早就实现河网化,河沟纵横,我们小时都在河沟野钓。儿子小时上学,忙着学习,没参与,他工作在城里,就在郊区养鱼塘垂钓,理由凿凿:“我们开了几十公里的路就是来钓鱼的,野钓多是‘空军’,即使钓到,也多不够车耗、油耗,用不了几次,就没兴趣了,黯没了垂钓的意义。”我认可、附和。他想钓大鱼,因不能直接提上岸,要“溜鱼”,是钓鱼快乐的天花板。垂钓的行头经过多年的购买、邮购,装备已达发达水平了。新的钓法如路亚、翻板钓等,也都实习过,感觉还是传统的手竿钓惬意。钓大鱼,准备长杆、粗线、大钩。
周日吃完午饭,我们立即出发。开车50分钟,到了老地方,塘主说,上周刚从洪泽湖进了一万多斤青鱼,小的七八斤,大的三五十斤,不过今天天气不好,不容易上钩,来钓鱼的人也少。我一看,天阴,温度低,但刮着西南风,马上想到犯了钓鱼的忌讳:“西南风,要扑空。”就在诱鱼上钩上想办法。
首先我们用鱼塘饲料加“丙酸噻亭”打了几处窝点,分别用“一杯搞定”“虾腥鲫”“红虫鲫”“甜玉米”,看没有动静,每隔15~20分钟换一种钓饵,最后用上杀手锏“颗粒钓饵”喷上“千鲤江山”垂钓。实际上,这个鱼塘除了青鱼外,还有鳊鱼、翘嘴,鲢鳙等,但鱼就是没有给我们的面子,浮漂就是一动也不动!眼看着这些“科技狠活”轮换了一遍,也没起作用,最后想起了祖传的“万能钓饵”——蚯蚓。在大钩子上,一次穿上三五条,有效果!不到5分钟,儿子钓钩上鱼,渔竿被拉成弧形,钓线呼呼作响,鱼不停地挣扎着向前、向左、向右,以为唾手可得了,谁知一下钻进水泥桥洞,蹭断了钓线,鱼跑了。一会儿,我和儿子又分别有鱼上钩,但都脱钩,还折断了一只大钓钩。
我想,鱼只要吃食就好办,此时立浮漂抖动了一下,不动了,不一会儿,立浮漂慢慢下沉快不见了,是“黑漂”!我立即提渔竿。渔竿弯成了弓,渔线先没动,霎那猛地向右前方窜去,“呼”地一下渔线鸣叫起来,“溜鱼”开始。实际上,垂钓就是人和鱼在斗智、斗勇。“溜鱼”时的渔线与渔竿要成角度,一旦成一条线,就形成拔河,常常不是断线就是断竿。我用力把鱼向鱼塘边拖,鱼要逃命,拼命向池塘中间冲去,渔线呼!呼!呼地尖叫声不断。开始我把渔竿末端顶在腰带上做支撑点,双手握竿,与鱼角力。鱼发力时大、时小,在力大时,只要鱼还在可控范围内,就适当“谦让”,鱼发力太大,眼看着就要把我拖下鱼塘了,就赶忙蹲下,把做支撑点移到右鞋底,坚持目标——拽鱼到塘边。僵持了十几分钟,也没见到鱼的影子,我已是气喘嘘嘘,额头冒汗了。儿子见了,就说:“老爸,你息息,让我来过过瘾!”他笑眯眯地从我手里接过渔竿,继续和鱼格斗,儿子年富力强,显得比我轻松。又斗了十几分钟,儿子见我休息得可以了,说:“老爸,您继续来,我过瘾了!”我接过渔竿,发现虽然还没见到鱼,但这时鱼的劲头小多了,我乘着鱼拐弯拉劲小的一刹那,用力上提渔竿,见到了大青鱼的尾巴,原来,是钩到鱼尾上了! 又过了好几分钟,终于把鱼拖到了岸边,用渔网捞上岸。发现鱼钩扎透鱼尾的骨头密集处,钩得很牢。
现实表明,大青鱼没有直接吞食钓饵,而是在鱼钩处游动,搅动了渔线,使渔漂抖动,当游过鱼钩时,尖锐的鱼钩扎进摆动的鱼尾,猛提渔竿又将鱼尾扎透,疼痛引起鱼奋力前窜。正常是钩在大青鱼的嘴上,开始像渔钩挂底,提竿无动静,过一会儿似坦克前行,怎么“溜”,也很难改变方向。过一阵子后,力量减弱,最后的“强弩之末”再来“三板斧”——泼命连续冲撞三次,折断竿、拉断线、脱掉钩多在此时,挺过了,基本上都可钓上来。“三板斧”后,鱼力衰,乘机把鱼头提出水面吸空气,名曰“呛水”,几次以后,鱼可疲软得肚皮朝天,此时再轻松地拖到岸边,打捞上岸。而这次钓上的大青鱼,鱼钩在尾巴上,就没有这些情况,显得力气特别大,“溜鱼”时间更长。
鱼塘老板称大青鱼重量是32斤,是我用传统的手竿钓法,垂钓到的最大鱼,很有成就感,儿子说,算是我送给老爸的生日礼物,听之很愉悦。老板给鱼做了初步处理。他用农家的锄头,砍掉鱼鳞,剖开鱼肚,留下鱼膘,扒掉内脏,把鱼装在一个大号的农用蛇皮口袋里,我们打道回家。
到家后,夫人亲自指挥,鱼头4.7斤,做全家喜欢的鱼汤,鱼脊背上的肉做鱼圆,鱼肚肉做熏鱼,鱼骨架上的肉红烧。忙碌了3 个小时才完工。夫人感慨,你们父子俩的壮举,不但劳累、多花钱,还多吃几次冰冻鱼,但你们很开心。祝你生日快乐!天天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