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海拾贝

刍议《诗经》中的反腐倡廉

发布时间:2025-03-24    单位:建邺所    作者:张礼忠
点击率:127
字号设置:

《诗经》作为中国最古老的诗歌总集,已流传三千年, 并成为我国灿烂的文化遗产和文化瑰宝,堪称廉政文化之起源。《诗经》文字精炼、语言生动、观点鲜明、格律工整,“颂廉”则一咏三唱、极尽赞美;“刺贪”则辛辣有力、入木三分,展现了古人修德、戒贪、崇廉、恤民的为官之道及爱憎分明之情,至今看来仍有教育意义。现介绍数例,以飨读者。

《诗经·魏风·硕鼠》一诗云:“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逝将去汝,适彼乐土。”此诗将硕鼠比作贪官,可谓入木三分。体态肥壮的老鼠,整日偷吃黍米、不劳而获,祸害百姓,引起公愤。这些硕鼠如同贪婪无耻、终日敛财的贪官污吏,将国家的粮仓作为自己中饱私囊的钱袋子。千百年来,引起无数人的强烈共鸣。从政之人,身居官职,当思民之事,若是像硕鼠一样,贪污盗窃,操守何在?良心何在?其品行只怕连老鼠也不如,必须人人得而诛之。

《诗经·齐风·鸡鸣》一诗还描写了这样一个“懒”官形象:“鸡既鸣矣,朝既盈矣。匪鸡则鸣,苍蝇之声。”诗意是,鸡叫了,天亮了,该起床上朝了,妻子催促当官的丈夫上班。然而丈夫贪恋热被窝不肯起床,并搪塞说:“那不是鸡叫,是苍蝇在嗡嗡。”贤德妻子和懒惰丈夫的形象呼之欲出。自古以来,当官者必须勤政,否则必定是懒官庸官。这样的官饱食终日无所作为,必然由懒致贪。古人云:“德能勤绩廉,勤乃政之本”,做官之人若都像诗中那位“懒官”,贪图享受,懒于政事,必然会腐化堕落,成为一个贪官。

《诗经·小雅·宾之初筵》篇,描写了周朝的官员们每日大吃大喝的情形,详细勾画了他们醉酒后骄奢荒淫的丑态,讽刺之情溢于言表。这些官员以公务为名觥筹交错、挥霍珍馐,个个吃得脸红脖子粗,丑态毕露,从而造成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不良社会风气,令民众深恶痛绝。并告诫为官者:“当思一粥一饭,来自民众;一酒一菜,物力维艰;一言一行,关乎形象”,可谓一针见血。

《诗经》除了揭露贪官污吏丑态外,也不吝笔墨,对清官廉吏大加赞扬。《诗经·卫风·淇奥》篇,就用细腻的手法,描绘了一位廉吏的形象:“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大意是,君子修身,内正其心,外正其容,相貌堂堂,谈吐高雅,不贪于财货,口出睿语;勤于政务,能力出众。而最重要的是他“如圭如璧,宽兮绰兮”,即刚直清正、品德高尚、胸怀宽广、和善可亲,这样的人才是老百姓心目中的好官。

《诗经·郑风·羔裘》篇中写道:“羔裘如濡,洵直且侯。彼其之子,舍命不渝。羔裘豹饰,孔武有力。彼其之子,邦之司直。羔裘晏兮,三英粲兮。彼其之子,邦之彦兮。”大意是,借助官员身上皮袍的描写,盛赞他衣服工整、品行端正,清廉正直,坚持操守、品德高尚,见衣如见人。从其穿着打扮来看,此官必定清廉自守,是一位好官。

《诗经》话清廉,渊源流长,为历朝历代反腐倡廉提供了榜样,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千百年来,人们对清廉、正直的呼唤从未停止。继《诗经》之后,古代的诗人们将“诗言志”的优秀传统传承下来,在诗歌中寄寓忧国忧民的情怀,寄托对崇高理想的追求,对清廉道德的讴歌,对丑恶现实的抨击。不断给后世之人以警策和鼓励,也为今日弘扬清廉文化、加强廉政建设提供了宝贵的思想武器。今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英明领导下,一场反腐大战正如火如荼地展开,一股清风正气正迎面吹来。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将迎来“一身正气硬碰硬,反腐倡廉正党风。两袖清风尘不染,九疆咸颂政清明。四时不走捞明镜,万民拥戴颂廉政。七彩世界品自珍,亿万斯年德永惇。”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