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海拾贝

我心中也珍藏着一双鞋 ——伊朗电影《小鞋子》观后感

发布时间:2020-07-21    单位:鼓楼三所    作者:鸿之信
点击率:128
字号设置:

《小鞋子》是我平生所看的第一部伊朗电影。家境贫寒的男孩阿里,帮妹妹取修补好的鞋子时,不慎将鞋子弄丢,怕被父母责罚,他央求妹妹暂时保密,两人轮流替换着穿他的鞋子去上学,中间种种窘迫。阿里原本指望,他和父亲为富人修整花园挣点钱,能够给妹妹买双新鞋,可父亲的意外受伤,打消了他的美梦。当看到全市长跑比赛季军的奖品是一双运动鞋时,阿里决定参加比赛,几经哀求,老师破例让实力出众的阿里参加了比赛。比赛过程中,阿里不断提醒自己一定要得到第三名,可最终却获得冠军!领奖台上,阿里难掩一脸失望,无法面对妹妹的眼神。

电影情节朴实简单,没有表演的痕迹,没有浮夸的演技,没有煽情的哭诉,没有宏大的场景,这部片子却成为伊朗唯一提名奥斯卡奖的电影。有很多表现底层人民生活题材的作品,大多苦楚不堪,镜头十分悲惨,不是炮火连天,就是爹死娘嫁人,观众看完一肚子郁闷与沉重。这部电影用极其平淡的手法,满是温情的镜头,记述了一个底层贫困家庭的日常生活,所有的痛点,只为一双鞋子。

然而,这双鞋,承载了无限的渴求、奋争、善良、尊严。穷人的生活是如此的艰难,中国的当下似乎不会再面对这样的问题。然而,像我这代人经历那样的困窘,日子并不久远,想起来恍若昨天。其实,在我的心里,就一直珍藏着一双鞋。

这是当年母亲买给我的一双鞋。我出生在苏北里下河的一个偏僻乡村,幼时家寒,直到我上小学时,家人才基本吃饱肚子,经济上仍然十分困难。上学后,基本是用鸡蛋,到大队部的小商店换取学习用品,一支铅笔用到秃,不好抓了,就用一节竹子套上。

那时,我家住在河边,房子的西侧和屋后,长着青翠的水竹,一条小溪自南向北,从房子西山头流过,小溪有两米多落差,夏秋雨季,水势较大,夜晚常常枕着哗哗的淌水声入眠。房子整体呈L型,西侧几间是后来接出来的,墙是土墙,屋面是麦桔。门口就是菜园,那时家里养猪、养羊、养鸡、养鸭,放学回家,不像现在孩子做作业,上家教,而是先去割一篮子青草回来,再到河岸把鸭子赶回家,冬天也是如此,有时天都黑了,还找不到鸭子,急得要哭。

1979年家乡开始实行联产计酬责任制,日子便好了一些,但还是没有多少现金收入,大约是这年的8月末,母亲带着我,背了一口袋大米,步行到离家七八里路的果园,卖了米,给我买了一双白色回力鞋。那时,大米两毛钱一斤,鞋子七元左右,母亲现金不够,就瞒着父亲卖了这些大米。能拥有一双白色的回力鞋,是那个年代无数孩子的梦想,为了不让心爱的鞋子变脏,条件好点的人用粉饼擦鞋,始终是雪白雪白的,穿在脚上轻盈耀眼!我那时学习优秀,从三年级开始各科成绩都是第一名,被选为学校少先队大队长,臂上戴着三道杠,也很神气。

1980年还当选宝应县第一届三好学生代表,到县里参加表彰大会,去当年的淮安县城瞻仰周恩来总理故居。知道家里的情况,从来没开口要过一件衣服,一年四季,一件蓝布上衣,一个星期下来,周末洗了,周一穿。那时一周上六天,遇到阴雨天,衣服干不了,就穿着半干半湿的衣服到学校,有时到中午才能焐干。写到此处,不禁想起电影《小鞋子》中,阿里与妹妹匆忙换鞋上学的镜头。

家是这样的家,哪里还敢想有一双白色回力鞋呢!那年,母亲也许知道我开学就上初中了,也许看出我羡慕别人的眼光,用一袋大米满足了我少年的自尊。

记得那天回家途中,母亲还走到果园的沟边,捡了几个被风吹落的苹果,苹果尚未成熟,青涩酸牙,尽管是这样的果子,母亲自己也没舍得吃。生活的某个瞬间,注定会定格在一个人的脑海,成为最真最久的思念。

    这双白色回力鞋,是我对于少年最美好的回忆,是母亲在她清醒时,能给予我的最温暖的呵护。后来参加工作,生活条件好了,也曾花费数千元买双鞋,却没有穿出当年那双回力鞋的感觉,这双白色回力鞋就成了我心中永远的珍藏。未来的时光,我将穿着心中这双鞋,继续跋涉人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