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海拾贝

母爱如天

发布时间:2020-11-05    单位:建邺所    作者:张礼忠
点击率:125
字号设置:

老母是一位不识字的缠足妇女,普通的不能再普通。但她又是一位伟大的女性,光照日月。

老母一生共有5个女儿,父亲英年早逝。她以柔弱的身躯支撑起这个破败的家,其艰辛程度不言而喻。在我的印象里,她不仅日夜操劳一家的生计,即使晚上也不能睡一个完整的觉。一夜数次为年幼的弟妹倒夜壶,如果尿了床,那更是一夜无眠。换被褥、擦身,这一折腾就是个把小时,清理完毕天也快了亮了。对此,母亲无怨无悔,数十年如一日,直到把无眠5兄妹养大成人。她流了多少泪,吃了多少苦,无人能说得清。她以博大的胸怀隐忍了自己的苦和难,给孩子们一片平静安详的海,一个欢乐的家园;说母爱如天,一点也未过。正如清代将士铨的诗所云:“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见面怜清瘦,呼儿何苦辛。低徊悔人子,不敢叹风尘。”我每读此诗都泪流满面。回忆起幼时,老母在煤油灯下,为我5兄妹缝制衣袜的情景,她的手不知被扎破了多少次,每次流血便用醉吸吮嚥下,那时没有缝纫机,所有我们传的鞋帽衣袜,都是母亲一针一线地缝制,仅此一项所付辛劳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可谓“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竟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母爱似细雨,体贴入微,滋润着儿女的心田;母爱似伞,把风都挡在外面,哪怕自己被淋湿;母爱似水,不含半丝杂志,纯净幽远;母爱如粥,既懂我的胃,又暖我的心。母爱在我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每忆及此仍老泪涟涟。记得我于51年参军入伍后,驻防山西祁县。母亲放心不下,不顾家人劝阻,肚子一人到部队看我。当我看到一头白发的老母,我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镜,我想象不到老母是如何找到我的。她是一个不识字的小脚老太,从家乡到山西须先乘车到定县,然后乘火车到石家庄,再到山西榆次转乘窄孰能轨列车,最后达到祁县,行程近千里,到达我所在连队已是午夜时分。第二天早操时,队长才告知。队长说:“你母亲真了不起,仅凭一个信封,辗转两省五地,竟然没迷失方向,真是母爱如天啊!”

唐代诗人孟郊在其诗《游子吟》中写道:“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亲倚堂门,不见萱草花。”萱草花生来就是为母亲们开的,天天有得开,天天有得采。母亲清晨醒来,首先念及的是异乡的游子。古时,游子远行时,首先在北堂种萱草,希望以此减轻母亲的思念,得以忘忧。据此,后来世人就尊称母亲为“萱堂”,并传承至今。我看到母亲不顾年老大体弱,远道前来看望我这个不孝之子,不由地悲中从来。正如清代诗人黄景仁在《别老母》一诗所说:“赛维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我是一名军人,为了尽忠报国,不能做到“忠孝”两全,是舍小家为大家。但终究于心有愧,深感有负母恩。后来,成家立业想尽享时,老母已然作古。令我感到了“子欲养而亲不在”的苦楚。至今我也难原谅自己,就是在写此稿时我也忍不住数度哽咽,老泪纵横。为弥补自己的愧疚,我特地放大了母亲的遗容,并上书“慈母高堂照,儿女拥身旁。忠孝是家训,紫气溢厅堂。”每日焚香许愿,顶礼膜拜,以尽人子之道,让我能继续依偎着老母一路前行。母亲如同一片久经风霜的土地,一方风雨后碧蓝的天空永远教养我这个孩子,使我“鬓丝莫道霜华重,心血常燃蜡炬红。”以回报天高地厚的伟大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