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海拾贝

隔代不隔理,共筑强军梦

发布时间:2020-12-30    单位:鼓楼军休六所    作者:王炳臣
点击率:5836
字号设置:

2020年12月23日上午,我应邀到老部队给新兵讲课。旅长周唐军、政治部主任熊杰、后装部部长娄祝锋率机关人员列队迎接,亲自听课,以及全程陪同向我介绍部队这些年来,在编制体制、装备配置、官兵待遇、营区建设等发展变化情况。

讲课前,漂亮女战士向我献花,几百名新兵在统一的口令下,以热烈掌声欢迎我”回家”!

多媒体教室里,显示着我在这支部队,1970年入伍,至2001年调离31年的经历,以及我任5年旅长期间,完成几项大任务的情况。

老部队官兵的热情,不仅给了我感动,更给了我激情和力量。便立即将原本坐着按教案授课,改为站着脱稿演讲了一个多小时,近百组数字没有错漏。

授课中多次被官兵热烈的掌声打断,那一刻让我感受到,隔代不隔理,共筑强军梦,是不同年代军人的责任义务和愿望。因为,我与面前的新战友有四个方面的共同点。

一、代代相传的是忠诚。我与现在的新兵相差50岁,按年龄应该与他们祖父是同辈人。虽我们那时的待遇,营房条件、武器装备,与现在千差万别。但我们与新时代军人,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军队的胸怀是一样的;无私奉献全心全心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一样的;战时打胜仗、和平时期保国家太平的使命是一样的;忠诚理想信念、忠诚党的事业是一样。

不同的是:我们当兵是:“读毛主席的书,听毛主席的话,做毛主席的五好战士(即:政治思想好;三八作风好;军事技术好;完成任务好;锻炼身体好)”。

现在新战友是:“读习主席的书,听习主席的话,做习主席的”四有“军人(即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

虽年代不同,但军人对党的忠诚,对伟大领袖的忠诚和拥戴是一样的。

这一标志着中国人民由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己走过一段艰苦奋斗的进程。同时,也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时俱进的进程。

正如习主席讲的那样:“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建设一支强大的人民军队”。

目前,老部队正在深入贯彻习主席强军思想,坚定不移走在中国特色强军之路上,努力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建设一支让党和人民放心的部队。

二、代代相传的是军魂。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老部队代代相传、永远不变的军魂。

67年来,老部队一茬又一茬官兵,用随时准备牺牲自己,为国捐躯的英雄气概;用永远冲锋在前,以血肉之躯筑成的不朽长城;用脱下军装,依然战斗在祖国四面八方的岗位精神来彰显军魂。

军魂,从未因岁月及人员更替而消失或减弱,反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军人这把刀,让军魂磨炼得更加锋利。

军魂铸造人才,从这支部队走出来的10多位将军(包括现役的一名中将)和一批批师、团职干部,在不同时代起到了领引部队的作用。

还有转业退伍回地方工作的林元昌、陆惠新、董裕顺、尉金平、汤松军、汪建新、周兴祖、金刚、丁文龙、姚启龙、赵标等等企业家。都是在这支部队用军魂铸造的人才。他们成为创造财富,强国富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栋梁之才。

从这支部队出来的官兵都知道,军魂是在完成使命中尽显的。个人使命只有在组织之中,才能实现。比如战时,你一个人站出来叫勇敢,几个人站出来叫担当,而一支部队站出来,而且在打得赢的前提下,才叫完成历史使命。

这里的区别是:一个人或几个人站出来,无论你是否完成任务,都可称得上勇敢和英雄。而一支部队站出来,唯一标准是只有打得赢,才算完成使命。

打得赢,靠的是部队整体作战能力。而部队整体作战能力,又是由单兵作战能力组成的。只有每一个官兵具备过硬的思想、过硬的技术、过硬的作风,才能提高部队整体作战能力,保证打得赢,完成历史使命。

所以说,这支部队官兵无论处在哪个年代,从事何种职业,都能做到与习主席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思想和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把自己的命运与党、国家及军队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把付出每一滴汗水,都作为完成历史使命的积累,以及对实现强军和民族复兴目标的靠近。这既是军人的情怀,也是这一支部队最值得骄傲的地方。

三、代代相传的是红色基因。现在防空旅,每年新兵教育的第一课是进行传承红色基因教育。组织新兵参观旅史馆,学习讨论《决勝南國顯神威》一书。

使新兵一到部队就知道,在52年前,这支部队出动一千一百台车辆、一万四千余人,于1968年1月至1969年2月,历史13月,开赴越南参加援越抗美作战,指挥防空作战42次、击落敌机12架,击伤敌机8架,17名战友献出宝贵生命,出色完成作战任务的英雄创举。

学习曾被中央军委授于:”制空权威连”、”首创基层文化连””守如泰山英雄营”、”千里行军模范营”,以及麦贤德式战斗英雄顾品康的先进事迹。

讲解这支部队顾全局,闻令而动,在1985百万大裁军中,原高炮66师与60军高炮团合并,组建高炮旅,圆满完成精简整编任务。

1998年引进新装备,组建导弹团,高炮旅改防空旅,成为弹炮结合名副其实防空兵部队的进程。

2017年,撤销导弹团团部,保留3个导弹营,与原第一集团军同步,改编为第72集团军防空旅至今的历史沿革过程。

这支部队经过战争洗礼,以及编制体制改革,形成了:”无私奉献,永远听党话,铁心跟党走;不怕困难、不怕牺牲,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以及纪律严明、作风过硬”等优良传统。

现在防空旅部队,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前辈用鲜血生命换来的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与坚决落实习主席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十九大提出的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新时代四有革命军人标准的本质要求是一致的。

四、代代相传的是纯洁友情。老部队官兵之间纯洁的友情,来源于纯洁的心灵。

1985年,建组建高炮旅以来,35年期间,共经历了9任旅长、11任政委。部队始终保持着团结心齐,风正气顺的发展势头。

可以自豪地说,这支部队的历任军、政主管及班子成员都是严格要求自己,清政廉洁的楷模。尤其是在郭、徐掌权,腐败盛行的年代,这支部队一班人,面临组建导弹团,组织9905工程、008导弹试验,应酬任务重,掌管一个多亿营房建设经费的情况下,坚持严格要求,从自己做起,精打细算、层层把关,高质量完成了营建任务,被总后评为优质工程奖,给奖金100万元。1998年至今,22年过去了,导弹团营房仍崭新无损的屹立于石头岗营区,几百棵用心移植的香樟树,己绿荫成林,为官兵提供了优良的生活环境。

离开老部队19年来,我一直爱听毛阿敏那首巜绿叶对根的情意》,”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心依着你,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情牵着你,我是你的一片绿叶,我的根在你的土地”。是啊!老部队一茬又一茬官兵,如同一片片绿叶,无论走到哪里,根都深深植于这支老部队的土地。都在汲取着根的营养,感受到老部队官兵给予的温暖和力量。

许多退伍战友出资给老连队购置文体器材;退伍战友丁文龙多年来,一直出资帮助离逝老连长的爱人和孩子;退伍战友董裕顺出资组织昔日首长及战友聚会或旅游;退伍战友汤松军,今年国庆、中秋之时,从湖州专程到第一故乡镇江,设感恩宴请我们不同年代的5位副旅长及昔日战友。这一切都是对根的报答。

我常与战友聊,自己退休后写一些人生感悟,能有那么多人关注,不是因为我讲的故事感人,写作的文采好,而是分布在祖国四面八方的战友对我的关心和惦记。

忘不了,是老部队全程的关心支持,张炳兴旅长才带着10多位参战老首长,以及我与商华城,完成援越抗美作战史料挖掘收集编写任务的。把前辈用鲜血生命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抢救出来,传给后人。

忘不了,我在蚌埠工作期间,老部队派航模组,保障上级赋予的”淮河1号演习”任务。22岁的航模员黄斌勇敢的跳进淮河激流中,抢救航模献出宝贵生命的悲痛情景。在高炮师工作期间,旅选调6名最好的雷达仪器骨干,帮助我们解决打得准问题的感人事迹。

忘不了,我多次陪同聚会战友,到石头岗参观学习,旅首长热情接待、亲自介绍部队建设发展情况,全程陪同的场景。

忘不了,在我当兵50周年之时,老部队接我”回家”与新战友交流思想交流感情的场景。看着一张张充满青春活力脸庞,使我感到愉悦和幸福。

那天,我离开老部队时,周旅长握着我的手说:“现在全旅官兵,己丢掉幻想,准备打仗!”我说:“部队出征时,我与昔日战友会放声高唱,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背负着民族的希望……以示为老部队加油助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