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正式实行,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指出:“民法典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依法维护人民权益、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发展,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都具有重大意义。全党要切实推动民法典实施,以更好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更好保障人民权益。”
人们盼望已久、酝酿多年的《中华人共和国民法典》终于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这部法律从今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为了保障军休干部学习需要,鼓楼军休六所专门为每位军休干部购买下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书籍。通过通篇学习深深感到,《民法典》体例科学、结构严谨、规范合理,内容协调一致。《民法典》共七编,依次为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人权篇、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侵权责任编以及附则,共计1260条、10万余字。这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中国截至目前体量最大、内容最全的法律,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民法典》是保护公民私权的法律汇总,是公民民事权利的宣言书和保障书,是事关每个公民“从胎儿到身故后五十年”漫长岁月切身利益得到保障的法律,《民法典》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工作休戚相关。大到国家所有制、土地制度,小到普通百姓的邻里纠纷、婚姻家庭、生产经营、个人信息保护、私有财产保护等都可以从《民法典》中找到法律依据。《民法典》不仅能统一民事法律规范,消除法律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而且可以助力国家治理能的有效提升。
《民法典》是每位公民生活的基本行为准则,是法官裁判民商事案件的基本依据。翻开历史的画卷,从1954年到2017年民法典走过了漫长的道路,一部“法”的诞生伴随着中国社会60多年跌宕起伏的发展,伴随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飞跃”。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以“人民至上”绝不动摇,为“人民幸福”保驾护航。正所谓:民之所安,法之所系。《民法典》是系统整治了新中国70多年来长期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汲取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优秀法律文化,借鉴了人类法治文明建设有益成果,是一部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民法典,是一部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民法典,是一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宝典。
民有所呼、法有所应。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越来越美好,涉及到的方方面面也越来越复杂,这部包罗万象的《民法典》就像一个无形的天网,全方位保护着人民的民事权利,每一条法律规定都凝聚着社会生活规则的最大共识,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法制建设更加深入人心。这是一部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精神、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即将颁布实施的《民法典》,开启了我国公民权利保护的崭新时代,它充分体现了人民的需求,保障了人民的权益,用权利本位构建起整部法典的逻辑主线,必定能够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美好生活的需要,必将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这座“大厦”的重要之柱,必将为法治中国建设筑牢根基,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是贯彻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作为军休干部,我们要带头学好用好《民法典》章章节节,宣传好《民法典》的思想和情怀,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严格执行《民法典》,普写公证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