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海拾贝

趣谈《退休诗》

发布时间:2021-11-16    单位:建邺所    作者:徐新初
点击率:389
字号设置: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退休”一说,不过,那时称为“告老还乡”、“解甲归田”、“归隐山林”。“致仕”等。历代的一些开明贤达人士一到退休年龄便主动退下来,安享晚年。也有的不到退休年龄,就自觉退下来让贤,让年轻有为之士顶替上来,被传为美谈。一些文人墨客还以诗明志,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退休诗”,并流传千古。

陶渊明(365-427)东晋诗人。因看不惯官场黑暗,弃官退休,隐居山林。他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起了远离尘嚣的田园生活,并写下了《归田园居》的“退休诗”:“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锄禾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诗人很珍惜这种退休后的田园生活,并希望一直这样远离尘嚣,隐居田园。

宋代太宗年间,时任太守的孙冕已60多岁,就给皇帝递交了告老还乡的奏折,并写下了一首“退休诗”:“人生起尸鬼为邻,已觉风光属别人。末代朝廷差致仕,早某泉石养闲身。去年河北曾逢李,今日淮南又见陈。寄语姑苏孙太守,也须抖擞旧精神。”这位孙太守自知日益衰老体力不支,难以胜任政务,不仅向皇帝写了提前退休的奏折,而且还推荐了姓“李”和姓“陈”的两位结伴人。此诗表达了他告老还乡、安享晚年的决心,坚定中尽显豁达,乐观中不乏幽默,堪称开明贤达之举。

王维(701-761)唐代诗人。退休后,尽享归隐的生活意趣,过着神仙般的快乐岁月,并写了多首“退休诗”,他在《山居秋瞑》一首诗中写道:“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此诗描绘了退休后过着“老人如秋”的生活,但他没有“悲秋”,反而赞美了秋景:月光照着松林,清泉潺潺流淌,浣纱女们回家时的说笑声洒落在秋季的竹林。晚归的渔舟触动着片片荷叶。诗人笔下的“秋景”,清新而富有生气,充满了诗情画意。

南朝梁代的陶弘景,36岁便提前退休,自号:“华阳隐居”,过起了逍遥的退休生活。梁武帝即位后,派人请他出山做官。陶弘景便画了两头牛,一头牛悠闲自在地吃草,另一头牛被人套着笼头、牵着鼻子鞭打驱使。同时,他还在画上题诗:“眼前流水自悠悠,歇卧偷闲恋绿畴。笑看金笼牵鼻去,等闲落得用鞭抽。”陶弘景诗画连题,表达了自己归隐山林的决心。梁武帝一看,深知其意,感佩其高风亮节,也不勉强怪罪,反而经常以书信方式向他请教治国良策,深受梁武帝敬重,被誉为“山中宰相”。

明代“诸葛亮式的人物”刘伯温,辅佐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居功至伟。但他深知“伴君如伴虎”和“鸟尽弓藏”的道理。他刚满60岁就主动要求退休,并赋诗自娱:“买条黄牛学种田,借间茅屋傍林泉。因思老去无多日,且向山中过几年。为史为官皆是梦,能诗能酒总神仙。世界万事都增价,老了文章不值钱。”以上“退休诗”展现了诗人的开明贤达,令人钦佩。但也有一些官员与此相反,总担心退休后位权尽失,便千方百计走后门,改年龄,拖延退休时间,成为古代官场上的一大弊端和丑闻。有人就写诗予以讽刺:“绿水红莲客,青衫白发精。过厅无一事,咳嗽两三声。”生动地勾勒出这些人无所事事,尸位素餐的丑恶嘴脸,令人叫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