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往事钩沉

消失的过去

发布时间:2022-09-22    单位:鼓楼军休六所    作者:李传根
点击率:650
字号设置:

   五六十年代的苏北农村,大部分是草屋平房,很少有大院围墙。人们的生活闲静温馨,有点像陶渊明描述的:“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家家喜欢在房前屋后拾掇个菜园子,闲暇时,男人们在菜地里忙碌着,或种点蒜、或栽点葱。青菜,萝卜不用买,现吃现到园里采。女人们会端着个簸箕,一把一把地向小院里撒着麸糠,嘴里不停的“咯咯咯、咯咯咯”的呼唤着,家禽小兽听到呼唤,纷纷跑来啄食,不一会儿弄的满院狼藉。    

   春天里,田埂上嫩绿的小草随风摇曳;怒放的小花,发出沁人肺腑的芳香。孩子们在田野里采野花、捉蝴蝶、放风筝,在属于自己的小天地里尽情的玩耍。    

   夏天里,大人们喜欢到村头的老槐树下纳凉。男人们一手摇着个扇子,一手端着个茶壶。边摇扇子边品茶,还时不时的漫无边际地讲些奇闻趣事,以炫耀着自己“见多识广”。    

   女人们会聚在一起,一边纳着鞋底,一边家长里短的诉说衷肠。也有好事的婆娘,喜欢搬弄是非,常常会惹起事端,少不了引来一场恶吵。    农村里,虽说鸡零狗碎、鸡毛蒜皮的事情不断,但邻里间倒也和谐。哪家有个红白喜事,不用打招呼,大家都能主动过来帮忙,无需任何报酬。要是哪家包顿饺子,总会给左邻右舍送上一碗。如果哪家孩子有出息了,考上个大学或者参军入伍,全村的人都会上门祝贺。送别时,这家送上几个煮好的鸡蛋,那家送上一把炒熟的花生,或送些土特产,或送些生活用品,把整个行囊塞得满满的。还说穷家富路,能拿都拿上。长辈们会反复叮咛着,无非是讲些要好好干,不要怕吃苦,咱乡下人不能让人瞧不起、不能当孬种,要为咱村里争光之类的老话。那场景虽然有点儿伤感,但却很实在。    

   我入伍时乡亲们送行的场面,至今还历历在目,令我难以释怀。    

   改革开放后,农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昔日的草房变成了瓦房;平房变成了“洋房”;泥巴路变成了水泥路;房前屋后的菜园子变成了花园。田埂间没了随风摇曳的小草、野花,取而代之的是规整有序的绿植;村头没了闲散聊天的人们,有的只是行迹匆匆的过客;农村也在搞创建文明卫生村镇活动。鸡、鸭、鹅、羊、猪不再散养了,再也听不到鸡鸣狗叫和人们的喧闹声了。 现在公交车通到了村口,家家通了自来水,户户用上了天然气。农村也现代化了,生活比城里还方便(据说现在想在农村落个户口还不行呢)。    

   如今农村变了,儿时的模样消失了,破旧落后的村落不见了。那些消失的旧时光,有着我们最怀恋的过去。但消失意味着推陈出新,是一种蜕变,是化蝶成蛹。过去的消失,是时代的发展、是文明和进步。    

   过去已经消失,未来也仍未到来,唯一属于我们的和能掌控的只有当下。如今党提出的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内容的新农村建设战略正在实施,只要我们把握好现在,砥砺奋进,踔厉前行,我们就有理由相信农村的发展会越来越好,乡亲们的生活会芝麻开花节节高。 消失的过去何必抓住不放期待的未来就在当下,让我们努力去实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