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往事钩沉

新闻——难以割舍的情思②

发布时间:2023-05-24    单位:玄武军休四所    作者:史振洪
点击率:277
字号设置:

看到自己的成长与进步,我从心底里感谢《前卫报》和《人民前线》报对我的教育和培养。我在两家报社待了27年,而且正是青春勃发的27年,这在人生长河中留下的印记自然是很深很深的。可以这么说,倘若没有严格正规的报社生活熏陶,没有紧张艰苦的新闻工作磨炼,就没有我的成长进步,就没有我的今天!

新闻工作的磨炼,思想变得敏锐了。办报多年,养成了每天报纸必读,广播电视必听必看的习惯。一旦看到听到一个重要精神,会本能地立即作出“反应”:我们怎么办?该如何把重要精神尽快体现到报纸版面上?像1994年至1996年,我们报纸持续宣传军区党委提出的“在揭露矛盾解决问题中求发展”的工作指导思想,就是因为反应快捷、报道充分、剖析深刻,而赢得军区首长多次表扬、广大读者普遍好评的。至今记忆犹深的还有1989年出现的那场政治风波,在那反动舆论甚嚣尘上,“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时候,自己虽然对那场斗争的实质还一时搞不大清楚,但有一条不会动摇,那就是坚信邓小平这位伟人,只要有他老人家在,我们党就会力挽狂澜,顶住种种逆流。正是抱着这种信念,有一天我一夜未眠,提笔写出了题为“舆论啊,好厉害”的言论。第二天,社长韩超韩就把这篇言论排上了报纸第一版显著位置。报纸发出的当天中午,军区司令员向守志上将特地打电话给报社韩社长,说:“阳美仁(我的笔名)这篇‘舆论啊,好厉害’写得好啊!报纸就应这样立场坚定,旗帜鲜明!”接着,我又写了“邓小平仍在中南海”“该死的谣言”等五六篇言论,在报纸上连续发表。这些言论,表达了自己对党、对党的事业的赤胆忠心,反映了广大干部战士的共同心声,也提高了报纸的威望。

新闻工作的磨炼,脑子变得勤奋了。办报很苦,一般应付一下,能把报纸出出来,也许不是很难;但要标准高些,真干出点名堂,报纸办出来让人叫好,那可不是件容易事。党把我放在这个又苦又荣的岗位上,自己一天也没敢懈怠。在事业上既兢兢业业,又不甘平庸,不安于现状,总想有所作为,这已成了自己的一种追求。有时候就是“逼”,逼着自己勤动脑子,多想问题,逼着自己多出成果,多出精品。每次轮到我担任报纸总值班时,我都会在版面上开些新栏目,力求贴读者更近些;每年除了审改、审定编辑撰写的数十万字稿件、大样外,自己还常常动笔写言论、写典型。从1991年到1997年,我每年都参加军区机关联合工作组,担任组长或副组长,到连队蹲点一个月,除完成工作组专题调查或汇报材料外,每次还总要写出七八篇短文,在《下连蹲点手记》或《记者与兵拉呱》等栏目里发表。不把在基层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写出来,就好像没有完成任务似的。办党报精神压力很大。有时想起报纸大样上的一句话、一个标题或一个提法把握不准,半夜里都会从床上爬起来记在本子上。有时妻子不理解,会说:“何苦呢?”而我养成了一种职业习惯,改也改不了。做报纸工作几乎天天与苦相伴。而勤奋刚巧是艰苦的克星,许多艰苦的事情习以为常了,也就无苦可言了。

新闻工作的磨炼,作风变得细致了。在机关、部队许多同志的印象里,我这个人做文章、办事情比较细。其实,这都得益于报纸工作的锻炼。有件事我记得很牢,一位老社长到华东饭店参加军区的一个会议,那天上午正好看大样,快吃午饭时,老社长打电话给值班副社长,说一版右上一篇稿中的两个标点符号错了,要改正过来。正是学着前辈的样子,我看稿、看大样时,也是一句话一句话地推敲、细抠,连标点符号也不放过。办报人心中要装着读者,我们要对读者负责,要对党的事业负责。后来虽然改行不搞报纸了,但只要看到人家写的文章、材料里面有错漏或别字,那保险是一逮一个准。有次我看到机关某部门以首长名义起草的一封慰问信,发现文中“无产阶级”的“产”字漏了。我赶紧打电话告诉他们。执笔的处长吓了一跳:我看了不下10遍,怎么会把这么重要的字漏了呢!他一再谢我。我说:办报的人都会像“啄木鸟”一样捉虫纠错,多年养成的职业习惯,改也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