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往事钩沉

我对电影《柳堡的故事》印象极深

发布时间:2020-05-15    单位:鼓楼军休三所    作者:倪洪
点击率:45
字号设置:

我是一个电影迷,曾看过诸多电影,在有深刻印象的电影当中,唯有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柳堡的故事》,与众不同,独具一格,其显著特点有三:

一、 多次见到剧组人员

195510月至19575月,被临时选调到盐城军分区党委五人小组办公室,肃反审干工作,住在分区招待所。1956八一电影制片厂《柳堡的故事》剧组,在从扬州专区宝应县柳堡拍摄后,又来到盐城专区冈门、大纵湖等地拍摄时,他们也是住在分区招待所。在那时听说拍电影这可是件新鲜事,常有人来问长问短,打听消息想看热闹,而我可称得上是“近水楼台”,在一个多星期的时间里,同剧组人员,几乎是天天见面,并时有交谈,使我知道了男主角梁、女主角陶玉玲等情况。导演王苹得知我本地人,还特地问我,哪里有大的风车。我告诉她,在盐城西北只有几十里的建湖县,是有名的鱼米之乡,水网地区,那里的风车又大又多。

二、 两次听取作者介绍

《柳堡的故事》,原是胡石言写的小说,后由胡石言、黄宗江改编成电影。我在1958年,有幸作为写稿积极分子的代表,在参加的两次会议上听取时任南京军区政治部宣传部文艺科副科长胡石言同志对《柳堡的故事》相关情况的介绍。

第一次是195857日至11日,在南京军区文艺创作会议上,安排介绍了两部电影的创作。先由总政文化部文艺处副处长曹欣同志介绍《上甘岭》电影后,主要由胡石言同志讲了《柳堡的故事》其人其事,19454月的一天,在江南天目山区,我到部队了解工作,与团油印小报《战斗报》写稿通讯员、一营二连副班长徐金成谈约稿,在两人要分别时,徐金成向我讲了自己的“军事秘密”。他说,去年在苏北宝应休整时,在帮助群众劳动中,房东姑娘爱上了他。我问他两人有无约定的时候,徐金成说,我在部队是要打仗的,保不定哪一仗,我吃一颗“花生米”牺牲了,不是害她吗!我被徐金成质朴的情感所感动,记下了这件事。不久,徐金成在南下的战斗中,胸口中弹英勇牺牲,年仅20岁。1949年徐金成的战友找到房东家,那位姑娘也下落不明,而这个故事也不是发生在柳堡。这就是真实的《柳堡的故事》。

第二次是1958121日至5日,在江苏省军区庆祝国庆十周年征文会议上,胡石言同志应邀到会作文艺创作业务报告时,又讲了为什么要写《柳堡的故事》。他说在战争年代,能否用正确的态度,对待部队干部的婚姻问题是一件大事。因为在那时,实行的是“二八五团”制,即28岁五年军龄的团职以上干部,方能批准结婚。因此,在部队中有过这样的顺口溜:团干老婆化营干对象化连干订计划排干怪话班以下学文化。有人甚至把“革命军人个个要牢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改成“革命军人个个要老婆,革命成功一人发一个”来说唱。他还说,对男主角副班长,本来是按真实情况写死的,但后来改为团圆,因为全国胜利了,人民团圆了,不能违背这个大的现实,最后用的是“组织疗法”,由组织上批准他这样做,两人团圆。

三、 五次观看这部电影

《柳堡的故事》上映后,我先是连续看了三次。曾一度停映,传言有质疑。文革之后,再次上映,又看两次。前后五次“破天荒”也,颇受教育。这部电影是新中国罕见的描写军人的爱情故事影片,可谓打破了当时的禁区,其新颖之处,在描写战争时期的军人生活中,不着重于大规模的战争,而着重于写军队的休整和军人的个人情感生活,写年轻人儿女情长而又不失其革命军人的英雄本色,在战争叙事中融入温馨的爱情场景,乃是影片魅力不衰的奥秘。

我不爱唱歌,但对九九艳阳天这首歌,一直忘不掉,时常哼着:“九九那个艳阳天哎嗨哟,十八岁的哥哥呀坐在河边,东风吹得风车儿转,蚕豆花儿香啊麦苗儿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