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往事钩沉

我的男闺蜜(一)

发布时间:2020-11-05    单位:玄武军休四所    作者:铁竹伟
点击率:289
字号设置:

   百度上有这样文字:男女间最纯洁友谊产物——男!
       如果你是个女生,那么你不仅要有闺蜜,更要有男闺蜜。世上有一种纯洁的友情——男闺蜜。
       什么是男闺蜜?他们可以毫无怨言地当你的垃圾桶、司机、保镖兼知心大哥。男闺蜜不仅可以陪你哭、陪你笑、陪你疯、陪你闹,听你倾诉、借你肩膀,替你遮风挡雨,还能跟你进行男性视角层面的深度精神交流。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安全……
       恐怕有人偷笑:古稀之年,也谈男闺蜜!是不是老黄瓜刷绿漆——装嫩,想时髦想疯了!
       坦然道,否!人类文明史几千年,一个人的生命仅仅百年,文明延续,全靠代代相传,谁不是从婴儿少年青年一路走来?男闺蜜一词火在当下,男女之间情谊地久天长。
       当然,我这男闺蜜,非发小,非同学,是上世纪80年代,邮递员给我送来的!
       1984年,《霜重色愈浓》——陈毅元帅在文化大革命一书,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之后,全国数十家报纸杂志连载选载。说实话,除了连载全书的广州《羊城晚报》付我稿费外,其他报刊都分文未付。
       记得文化部一位干事跟我开玩笑:铁竹伟,你太吃亏了,怎么样,你请我当经济人,我给你挨家讨要稿费,咱俩对半分,这笔收入不小哟!
       我一笑置之,心想,谁说我一无所获!读者来信,一封接一封,从没断过线。
记得其中一封信来自深圳市,除父母龙飞凤舞说感动,还有儿子一页字迹工正的感想,让我感动。
       1986年,《羊城晚报》连载完《霜重色愈浓》一书,盛情邀请我及家人广东游,赶巧爱人李洋被外派香港工作,报社同志陪我们夫妇与婆婆参观完广州,肇庆,佛山等地,又派车送我们到特区深圳。李洋身影消失在罗湖海关深处,那一刻,婆婆流泪,我也心酸,总看港片街头打打杀杀,真担心爱人羊入虎口
       回到宾馆,婆婆休息,我乘公共汽车,按读者来信的地址,敲开家门。年轻父母见一身军装的我登门,喜出望外,话语涛涛,独10岁的儿子无语,眼神里充满疑问。我笑着招呼:孩子,不相信我是铁竹伟?要不要给你看看我的军官证?

        孩子扑哧笑了:我认为铁竹伟一定是位老爷爷!
       为什么?轮到我大吃一惊!
       我想,能把陈毅元帅写得活龙活现,呼之欲出,一定是跟随身边几十年的老爷爷。
       笑声顿起,我边喝茶,边告知为写书,我采访过200多位熟悉陈老总的元帅、将军战友及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与原外交部长乔冠华谈过9次,陈老总的厨师谈了两个下午,光菜谱听他介绍几十道……
       临别,一家人依依不舍:铁老师,再来玩,我们盼着你写出周恩来总理在文革中的书噢……
       那年,当我拿起一封合肥肥东的读者来信,拆开一看,眼晴一亮,心情再也无法平静!

 

     《我的男闺蜜》是我今年8月下旬开始的标题,因与发小重逢细聊,暂时搁笔。如今捡起,担心流水的时光,带走记忆,故重发第一段。唯一增加的内容,是战友石月平的一段读后感言:
      铁般意志抗病魔,
      竹样品格笔耕忙。
      伟人传记铸丰碑,
      呕心沥血写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