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部队退休后,经同事介绍,应聘到钟山职业技术学院新闻传播系,做了一学期教学副主任,第二学期便转正当了主任。从那时起,我要履行系主任的职责,管教学、管人、管总。除此之外,还让我兼做记者(编辑),兼管全校新闻宣传。校领导知道,我曾经做了几十年报纸工作。
先是让我协助系老主任办《钟山学院报》,老主任卸任后我就兼任校报主编。宣传部的同志都很支持我,但办报的具体活只有我带着一两个学生干。虽然这是一月一期四开四版的小报,但我都是忙里插空,编、写一篇篇稿件,而且把报纸办得像模像样,领导夸赞、师生喜爱,我和我的学生吃了不少苦。中国高校校报协会每个年度都评选中国高校校报好新闻,看到全国许多大牌本科大学参与其间,起先我们这份高职院校的小报都没敢拿出作品去参评。2013年,我们壮着胆子选送作品,结果获奖了!接连四个年度,《钟山学院报》共有8篇作品获中国高校校报好新闻奖,其中一等奖1篇、二等奖5篇、三等奖2篇。这样的结果,让有些本科和公办高职院校校报都羡慕!
之后,我又带着我们系的学生创办了《明日记者》报。这份小报学生参与度高,经报名、面试上名册的小记者,经常保持在百名左右。我带着他们采访、写作、当编辑,对学生的专业技能锻炼很大。《明日记者报社》先后被学校和江苏省教育厅立项为“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我和另一位老师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
兼做记者,更多的工作是要完成学校大项活动的宣传报道。我在校那几年,学校为了更好地生存发展,开始向健康养老方面转型。董事长、副董事长和校领导,创新劲头十足,大项活动一个接着一个,有好多是与海外和国际相关机构组织的活动。这些大活动都要对外宣传,有时我自己写了稿子像报道员一样送到报社,有时要请省、市媒体,还请北京和港澳驻宁记者到学校采访。最多一次是学校承办、在紫金山庄举行的“亚太地区老年服务能力建设研讨培训班”“老年政策亚大地区国际论坛”,我们邀请了20多家媒体的40多位记者记者。在院长办公室、宣传部的协助下,事先我联系拟定了出席国际论坛开幕式的媒体来宾名单,写好新闻通稿和背景资料;论坛开始我安排好记者来去交通保障,备好现场资料,尽量滿足记者采访专家、领导的要求;事后还要做各媒体用稿反馈汇总等。这些事对我来说并不难,但毕竟那时已年过六旬,几天忙下来觉得疲惫了!
2017年4月,我和老伴应武汉战友之邀, 68军报道组部分成员在武汉相聚。才到武汉的第二天,我就接到董事长的电话,“你现在在哪”?我说刚来武汉战友聚会。“你哪天回来”?董事长急切地告诉我,学校准备在《新华日报》发一个版的文章,时间都定了,报社主任点名要我写这篇文章。我缩短聚会行程,匆匆赶回学校。董事长同我当面讲了他的一些想法,我接着就开始写稿。那时新闻传播系已合并改名为现代服务与管理学院,我担任分院院长,健康养老专业就在我们分院,许多工作我都参与做了,情况很熟,脑子里装了不少典型事例,因此写这篇长文比较顺利。我按时交稿。董事长和报社主任提了个别意见,我修改后就见报了。
这篇题为《创新打造养老服务“中国模式”——钟山职业技术学院致力“五位一体”探索》的文章,在《新华日报》整版刋登以后,《人民政协报》《人民日报》融合传播平台《人民周刋》,也相继刋载此文。后来,按照领导的要求,我把那几年学校的见报新闻稿汇集编印成一本册子,书名叫《媒体这样评说我们》。上面和友邻单位来人就赠送一本,他们翻着看看要比校领导“自己说自己”更有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