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往事钩沉

回忆泗安驻训的点点滴滴

发布时间:2021-05-06    单位:鼓楼军休六所    作者:王炳臣
点击率:1634
字号设置:

导语:泗安驻训点,是原高炮66师及高炮旅,几代人永远挥之不去的记忆。撰写此文,旨在感恩66师老首长,给我们提供的奉献青春年华,体现人生价值,实现人生梦想的舞台。唤起战友对那段充满激情、挥洒青春汗水,收获梦想的美好回忆。同时,也给现在防空旅官兵,留下较为详实的、有参考价值的文字资料。

上世纪80年代初,原高炮66师在浙江省、长兴县、泗安镇八三机场附近征购了105多亩山地,自力更生,因地制宜修建了师部、4个团,均有住房依托的5个驻训点。

每年3至8月份,全师(旅)雷达、仪器、侦察、标图分队,分别从南京汤山、镇江小衣庄营房拉到驻训点进行集中训练。我在原高炮617团任副参谋长和高炮旅任作训科长期间,每年均全程跟综组织雷达、仪器部分队驻训。

雷达、仪器是那个年代,技术含量高、操作协同复杂的最先进的装备。也是控制57、100高炮实施对空射击的终端。比如57炮除直接瞄准射击外,其余综合诸元、雷达诸元、测距机诸元、或固定高度4种对空射击方式,都是通过雷达、仪器自动控制完成的。对测(号)手要求高的特点,决定了这些部分队只有进行半年左右的集中强化训练,才能保证部队战斗的提升,执行防空作战任务。

驻训由一名师(旅)首长挂帅,侦察、作训科(股)牵头,成立驻训大队,团或营为驻训中队。在统一指挥、统一计划、统一时间及不同场地条件下,实施训练和管理。师(旅)每年到达驻训点后,都组织与八三机场召开一次空炮协调训练会议。

记得,1988年3月初,由时任高炮旅参谋长刘金田组织双方按相同人数、相同职位和在相同酒店召开的空炮协调训练会议。参加会议人员对主人借以召开空炮协调训练会议之名,组织一次小型友谊对抗赛。所以,一上来双方就用大杯你来我往地喝开了,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后(注:此刻我己喝了一斤半52度的桥头烧),酒席上,主动表态搞好飞行保障的豪言大发,称兄道弟的热乎劲倍增。有这尽兴喝酒的宴席作铺垫,协调会自然开得很成功。

驻训分有机训练,或无机训2种情况。所谓有机训练,就是由泗安八三机场,将飞行训练计划提供给驻训大队,我们按照机场飞行的时间、航线、高度及速度,组织雷达、仪器部分队按实战要求组织训练。从搜索发现跟踪目标,到定下射击决心、实施果断射击的全过程。融练指挥、练操作、练协同、练思想、练作风为一体。达到尽快提升防作战能力之目的。

所谓无机训练,就是在没有飞机飞行保障的情况下,组织的基本功训练。旨在打牢熟记兵器理论,掌握操作技能,为实战化训练打下扎实基础。

官兵在训练中表扬出来的训练强度、难度、以及自我加压的程度,相当感人。当时的口号是:”只要练不死,就往死里练;起早摸黑练,比武夺第一;吃苦受累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落实训兵先训官,考兵必考官的措施;深入开展小动员、小指标、小考核、小竞赛和小评比活动;把个人训练成绩,与荣誉进步紧紧挂起勾来,最大限度的激发和调动了官兵训练积极性。

官兵每天坚持5点钟起床,背记兵器理论,上午基本功操作,中午在阵吃饭不休息,下午或晚上进行有飞行保障训练,直到晚上九点多钟结束。原617团57炮2连雷达1号手张明山,在训练的实践中,用心摸索出来了一套基本功训练的要领和方法,在1983年师考核比武中荣获第一名,荣立了三等功。还有许多官兵,亲人病重,不请假回家看望。生病了仍坚持训练。那种舍小家为国家,无私无畏为提高杀敌本领,保卫国家安宁的奉献精神,至今印象深刻。

“鱼水之情,极其娱乐”。驻训中,我们利用星期日或节假日时间,给村民修路、盖房子、采茶、插秧。每个月放一次电影,驻训结束时组织一次,以自编自导自演的形式,歌颂军民鱼水情为主题的联欢会。驻训点村民对子弟的关心,可以说是无微不至。组织妇女给官兵缝洗棉被,往驻训点送茶水,水果及食品。

特别是时任泗安镇秘书的蒋松琪伯伯,与爱人周松兰阿姨,每年端午节早上,夫妻俩都带着子孙,挑着沉重的担子,步行4公里,给官兵送来热乎乎的粽子和鸡蛋鸭蛋。每年3月初,蒋伯伯一家三代人,均按预约的时间,到部队必径的路口迎接子弟兵。8月底则到驻训点欢送子弟兵凯旋。这二个时间节点,既是蒋伯伯、周阿姨全家最期盼和最高兴的时刻,又是他们几十年雷打不动的做法。浙江卫视,中央新闻台,专题推出了他们:《拥军50年薪火代代传》的感人事迹。

转眼几十年过去了,当年经过在艰苦环境中摔打磨炼出来的训练尖子,有的己走上了师团领导岗位;有的退伍回到地方后,创业成功己成为企业家。这些官兵的成长进步,验证了有付出才有收获,百炼才能成钢的真谛。

前些年,战友们组织重返离别几十年的泗安机场驻训点,发现过去驻训点周边已建成一座座崭新的高楼大厦;驻训阵地周围己变成香樟树培种基地;昔日拥军的帅哥靓女己变成满头白发的老头老太。

岁月催人老,军民情更深。当我们与离别几十的村民代表在一起喝酒欢聚时,大家则感动的眼含泪花相互拥抱。当年子弟兵救助过的孤儿王长林哭地像个泪人,还把自己亲手制做的新茶,送给我们品尝。

军民鱼水情仍在沿续。一方面靠来自长兴,又转业或退伍回到家乡的一批官兵,比如军官方明忠,现转业到长兴县教育局任中层领导;士官刘德安转业到镇里任土地管理所所长;战士罗建勇退伍到村里任党支部书记;战士肖贤胜退伍返乡后,现是当地有名的种(制)茶专业户。另一方面靠当年在驻训点找到爱情的外地官兵,退休后,他们又重返驻训点,实现了收获爱情成家立业的梦想。这二个方面的战友,如今己是与部队保持沟通联系,沿续军民鱼水情的桥梁与纽带。当每年春暧花开,我收到他们从原驻训点寄来的白茶、紫笋茶时,则深感比此之间的”心照情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