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往事钩沉

毕业六十年难忘的相聚

发布时间:2021-09-10    单位:栖霞所    作者:孟庆华
点击率:242
字号设置:

五十年代我就读南京燕子矶初级中学。2018年是初中毕业60周年,我们班同学约定于10月26日在燕子矶公园相聚。

这天上午19名同学如约陆续来到集中地。有四位同学腿脚有疾,拄着手杖一瘸一拐地来了;北京、常州两位同学专程赶来了;值得一提的是有两位同学,他们毕业后去了新疆,从此与大家失去了联系。退休后回到了南京,当得知聚会的消息后心情十分激动,今天他俩早早就来到了集合地。“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他俩见到大家时,面对一个个苍老的“陌生”面容,只是一一握着同学的手,四目相对,一时无语,经自报姓名或他人提醒后,才惊喜地说道“噢!原来是你啊!仔细看看还能看出一点当年的模样。” 然后便激动地拥抱拍肩,面对此情此景,同学们禁不住眼眶湿润,唏嘘不已!

大家漫步扬子江畔拍照留影,聚餐时频频举杯互相祝福,同学们兴致盎然,谈笑风生,追昔抚今,感慨万千。说得最多的话题是同窗三年朝夕相处的生涯,忘不了那充满火热激情的青葱岁月……              

1955年我们共同踏进了燕中,当时的燕中只办初中班,生源主要是来自燕子矶镇、吉祥乡、八卦洲和迈皋桥等周边地区,学生基本都是工农子弟,个个家庭都不富裕。为此,学校大力提倡勤工俭学活动。我们班在刘德成老师的带领下,利用节假日和课余时间,开垦荒地,种植瓜菜,以改善大家伙食;去晓庄林场种树、施肥 ;到附近工厂劳动;家住农村的同学积极在生产队干活。班里许多同学就是靠自己的劳动所得交了学杂费,减轻了家庭负担。因我们班这方面成绩突出,曾获得了学校勤工俭学优胜红旗奖。那时学校教学设施十分简陋,教室是砖瓦平房,学生宿舍和餐厅(兼礼堂)是用毛竹搭建的草房,操场的跑道用灰砂铺成,几间图书室的书寥寥无几,老师上课没有什么辅助工具,主要靠一张嘴和一支粉笔。 大多数同学都是走读生,自带午餐常以锅巴、地瓜和咸菜充饥。尽管条件很差,学校艰苦办学,师生共同克服困难,和睦相处,老师用心教,学生用心学,教学质量并不差。学校的课余生活安排得丰富多彩,节假日经常组织登山、扫盲、歌舞、打球等活动。学校周边许多名胜景点如慕府山、达摩洞、燕子矶、三台洞等都留下了我们游玩的足迹。因经济条件有限,毕业分别时一张全班毕业合影和互赠的个人半寸小照片,便成了我们最珍贵的记念品! 大家回忆那个年代的学习生活,很有感触地说,虽然那时很困难,但却培养了我们这一代人艰苦奋斗的精神,我们不能忘记母校的培养和老师的教诲。                      

午餐后按计划去母校参观。燕中由昔日的初中早已晋升为公立高中。朱校长和工会杨主席得知我们要来学校参观,早已在校门口等候。见大家到来热情地同我们一一握手,并同大家合影留念。两位校领导亲自带领我们参观经重建已初具规模的新的校容校貌,並介绍了这些年来学校的发展和成就。当大家得知母校连续多年荣获了南京市教学质量突出贡献奖等大奖时,心情十分激动而自豪。同学们亲眼目睹了新建的高大校门、规范的体育场、宏伟的多功能教学楼和礼堂、别具一格的图书馆和电化教室、敞亮的师生食堂和整齐的学生宿舍……无不为重建的新校园而感叹,无不为母校今天的巨变和未来前景而鼓舞。                          

"岁月改变了容颜,但改变不了同窗的情谊",临别时大家依依不舍,互赠留言,说得最多的话是:照顾好自己,多多保重,有生之年我们多聚会几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