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往事钩沉

大运河边长鱼面

发布时间:2021-11-02    单位:鼓楼三所    作者:李炳鸿
点击率:538
字号设置:

儿时的心里,就铭记着这样一条伟大的母亲河——大运河,从出生到离开,她滋养了我19个年头。

她开凿于公元前486年,迄今延续2500多年,总长2700公里,穿越地球10多个纬度,为世界最早、最长、最大的运河,2014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

她的历史是一部浩瀚的中国史书,作为贯通中国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半天下之财赋,悉由此路而进”,特别是大运河江苏段683公里,直到今天还在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航运价值最高的黄金水道,是宣传中国形象、展示中华文明、彰显文化自信的江苏名片,作为扬州人特别骄傲!

氾水,是大运河畔的明星古镇,我的故乡就在氾水东面十几里的地方。明末清初,宝应名士乔出尘,有一首诗这样描写氾水的人文景致:“风雨太无赖,青天不肯晴。人家门半启,客路马频惊。虾菜明湖酒,笙簧绿树莺。恰来逢寂寞,僧寺坐钟声。”至民国年间,氾水依然一幅《清明上河图》,“下河两岸店铺陈,河中划子叫卖声”。有童谣可证:“金氾水,银宝应,铜打的高邮,铁做的界首”。这都有赖于大运河的好风水。

世事沧桑,时过境迁,氾水也几度兴废,旧时繁华水镇已然消逝,一个新氾水正在崛起!

而今,氾水最出名的莫过于一碗长鱼面。氾水长鱼面,天下第一鲜。经过央视、网媒的传播,成了网红美食,竟然名扬天下,闻香而动的人必到氾水打卡。

长鱼面数氾水最好,当然离不开它的水土人情。长鱼,在其他地方大都叫鳝鱼、黄鳝,独独在里下河一带被人们称作长鱼。里下河自古就是一片泻洪区,十年九难收,称此鱼为长鱼,我想是不是取其谐音:长鱼,常余,常常有余,年年有余,这是老百姓对于美好光景的期盼。在我儿时,故乡的每一处沟渠、水田,长鱼随处可见,极其乡土,就像田野里肆意生长的爬根草,虽低贱却有无穷的生命力。我对长鱼怀有一种特殊的情结,过去困难的岁月,它不知度了多少人的命!身体虚弱了,可以用它补充营养;缺点学费了,可以捉来去集市上换点钱。

记得每年初夏就开始捉长鱼。晚上天黑以后,背着鱼篓,一手打着火把,一手拿着竹片制作的长鱼夹子,巡走在田埂上、水塘边,捕捉夜晚出洞觅食的长鱼。还有一种比较专业的工具,是用竹子编成的地笼,里面放蚯蚓作为诱饵,傍晚前布设在河沟里,天亮以后就要收回笼子,长鱼从入口钻进去就无法脱身了,这就叫“张丫子”。遇到刚下过雷雨的天气,一个晚上至少能捉三、五斤,若用地笼“张丫子”,则至少十几斤,一个暑假能挣好几十块钱,就不用向父母要学费了。

长鱼全身只有一根三棱刺,刺少肉厚,肉嫩味美,少长咸宜,营养价值很高。在我小时候,因为它过于乡土,上不了正式宴席,只能是道家常菜。大长鱼切段红焖,配上自家长的新鲜蒜苗,味道极好。小长鱼用开水烫后,划肉剔骨,骨头油炸熬汤下面条,再撒上一把土韭菜,顿时鲜香扑鼻。现在,南京城里也有好几家自称的宝应长鱼面,或者氾水长鱼面,我慕名品尝了几回,总感觉少了点那个本味,缺少一点灵魂。盖因一个地方的美食,是离不开它的乡土的。那里的水,那里的土,是搬不走的;那里的人,那里的物,是无法复制的。更何况,还有每个人心中深藏的那一份乡情呢!

菜没尝过不知味,事非经过不知难。你熬成一个大老板才晓得:再多的钱并不能大手大脚;你当了一方主官才明白:再大的官也不能随心所欲。

一道美食的背后,凝聚了多少人间烟火,承载着多少人情世俗,牵挂了多少游子思念啊!

我离开家乡35年了,老家的一切都在渐变之中。

缺吃少穿的年代,野生长鱼寻常得很,根本没有人工养殖的,可见老天会给人一条活路。现在家乡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生态环境却比过去差了许多,以前河水清澈见底,上学路上口渴了,捧起河水就能喝,甘甜又清爽,我们的孩子是喝不到那样原味的水了。农村家家户户通上了自来水,也没有一条河水可以直接饮用了,再难看见河边淘米洗衣的乡村风景。野生长鱼越来越少,越来越金贵,一斤要卖七、八十块钱,过去登不上大雅之堂乡土菜,成了稀罕的奢侈品,招待至亲贵客,主人都会特别介绍一下:今天的长鱼是纯野生的!

不仅是野生长鱼少了,一些传统的老行当,口口相传的老手艺,心心念念的故乡印象,也在现代化信息化的浪潮中一点一点流失。镇上做金刚脐子的,不再用土炉子烘烤,改用电烤箱加工,再也不是记忆中的味道。集市摊上偶见的竹篮子,手工显得粗糙,远没有从前的结实精致。我的哥哥们都会编竹篮竹筐,做得非常漂亮,现在也多少年不编了。老街老巷的青石板,在街道改造出新中,被铺上沥青混凝土,抹去了老街岁月的留痕,顿失沧桑。

好在这几年人们的发展观得到扭转,绿水青山的理念深得民心,家乡的环境在日益向好。乡村旅游唤醒了许多乡土美味,年轻人也爱上了传统技艺。过去家家会做的长鱼面,登上了舌尖上的中国,鼓舞了四乡八邻,坐在家里也能创业挣钱。

无论何处的美食,总是寄托着美好的情感,体现着美好的生活。享受了这份口福,也该践行这份美德!

走进新时代,国家更加自信。大运河一定会奔流不息,继续滋养她的子民。大运河畔的氾水长鱼面,作为一道地方美食,也会传承到永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