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旅游采风

回乡随感——庆祝党的生日103周年

发布时间:2024-07-01    单位:鼓楼军休七所    作者:茹银凤
点击率:303
字号设置:

岁月催人老,故乡在心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愈加强烈。

老伴今年80岁,老家在山西长治的一个古镇,自18岁当兵离开家乡已60多年。在他9岁时,全家随父亲从老家阳城到了长治,故乡承载着他成长的岁月和青春的回忆。因前几年特殊原因,已近10年没有回去过。今年以来,想回去的心情愈发强烈。他经常念叨着家里的兄弟姐妹,那熟悉的古镇,那曾经住过的老房子,曾经读过书的老学校和离别多年的老师、老同学、老战友。还有那每年阴历五月十三的三天传统庙会上的家乡美食:有特殊配料的凉粉、猪汤、丸子汤、凉糕、拉面、炒饼……每天还有两台免费的地方戏……每当谈论起这些,他更是眉飞眼笑,神采飞扬。

今年六月中旬,我们终于踏上了回故乡的路。80年代以前乘绿皮火车需要20多个小时,到第三天凌晨才能到家。如今,乘高铁,当天上午9点离开南京,加上中途换车,下午5点左右就能到家。这次,为了途中可以多活动几次,我们选择了由子女自驾车。早上7点出发,下午5点多就到家了。

车在宛如一条蜿蜒巨龙的高速公路上奔跑,公路两侧一望无际的田野、错落有致的建筑、曲折的小河……犹如一幅流动的画卷。可谓人在车中坐,车在景中穿,让人心花怒放,心潮澎湃,无法平静。过了河南境界,说是上太行山,可坐在车里完全没有上山的感觉,只见曲线优美的隧道,让人不禁产生好奇与期待。昏暗的隧道内灯光柔和,与周围的黑暗形成鲜明对比,给人一种温暖和安心。点滴的光线如同银河中的星辰,散发着唯美的光芒,仿佛穿越时空,引领人们探索未知的奇妙世界。我默默地数着:12……最短的几分钟,最长的10几分钟,一共9座隧道。长长的隧道让人不禁感叹建筑师们巧夺天工的技艺和卓越的想象力。它的壮丽景象让我沉醉其中。

我以前晕车很厉害,可这次只是采取了一些简单的预防措施,不知不觉顺利地到达了目的地。

在故乡停留的10余天的时间里,每天忙碌着:兄弟姐妹们情不自禁地叙述着家乡和家里的变化。原来住的自建平房换成现在的140多平方的楼房,夏天有空调,冬天有地暖;小孩子上幼儿园和小学,除了书本费,其它全免;现在做生日和小孩子做满月都在星级酒店;家里没有经济来源的老人,除了每月600元的生活费,还另有100元的老年人补贴。老同学们虽然年近八旬,但仍精神矍铄,谈笑风生,充满活力和热情。我们去看望的一位年过9旬的老师,见他身体硬朗,思维敏捷,我们去看望他时,他正好骑自行车去拿快递回来。据说他80多岁时还跳交谊舞。他用自己独特的魅力感染着身边的人。

传统庙会上,人流如织,热闹非凡,一片繁盛景象。工艺品和特色商品琳琅满目,各种色彩交织成一幅欢快的画卷。笑声和叫卖声此起彼伏,人们品尝着各种美食,感受到了浓厚的地方文化气息。

露天剧场里,是镇政府请的河南豫剧团演的《杨家将》剧目。10年前还坐着小板凳的观众,现在坐在电动车或三轮车上。戏台上,演员们将角色演得栩栩如生,观众们眼神专注,沉浸在这美妙的表演中,仿佛被拉入了一个古老的故事之里。

不知不觉几天就过去了,我们一直处于兴奋中。虽然已回到南京多天,但故乡的记忆如梦境,深深镶嵌在我心中。故乡的景致、故乡的人情,共同构筑了我内心深处那份难以割舍的乡愁。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新时代,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或许回去越来越少,但永远不会忘记根在何处。让我们心怀感恩,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我从心底里祝愿故乡越来越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