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进酒店里面,随即我又来到卫生间,里面有浴缸,也有淋浴间,卫生毛巾非常干净清爽,原来我以为欧洲酒店不提供一次性酒店用品,但是我看到台盘边上的草编小框里各种用品很全,而且相对比较高档,牙膏牙刷、浴帽、剃须刀等等一应俱全,另外更让我惊奇的是酒店房间里竟然提供电热水壶,这在欧洲酒店,尤其是西班牙的酒店里并不多见,我看了很多信息,知道西班牙人特别喜欢喝凉水,尤其喜欢喝冰水,甚至很多刚生完孩子的妇女也照常喝冰水,这在我国那是不得了的事情,因为国人坚持刚生完孩子的妇女不要说喝冰水,据说连双手都不能接触凉的东西,否则会落下病根。所以,西班牙很多酒店不提供热水,更不会提供电热水壶,要喝热水可以,要专门的餐厅,或者到一楼大厅,也许那里能提供热水。所以,我在行李箱里随身从家里不远万里,带着自已用的电热水壶,就是照应自已需要喝开水,需要泡茶用。正在熟悉酒店房间里的一些基本设施。突然听到门铃响声,于是我打开房门。进来的是一名高高大大、非常壮实的服务员,长的非常美丽。
她30岁左右,这个美丽的黑人女服务员的异常热情,不知是否是西班牙本地人,因为我知道西班牙人最典型的特征就是待人真诚、异常热情奔放,她一手拿着红酒,一手拿着巧克力,问我要喝点什么?大意是欢迎您入住我们酒店,让客人仪式感拉满!我说我不喝酒,她就放下巧克力,说了几句客气话,大意也是有需要随时招呼她们。我洗了洗脸,在沙发上坐了一会,看了看手表,此时正是下午3点多钟,西班牙的光照特别强,下午这个时间点正是人们外出最合适的时光,我决定放好行李,关好门窗,步行3到5分钟,到加泰罗尼亚广场走一走,由于今天是初来乍到,对街道周围的环境还没有一些直观的概念,加上由于担忧这些公共场合可能会有小偷出现,原本紧张的心理更加显得有点紧张。出了酒店门向右走,我身上除了带好护照和信用卡,此时所有的现金都还没有从改造成的防盗内裤中拿出来,我准备先住下来,稳定一至两天,待到对酒店周边稍微有点熟悉,届时我再把身上的现金,到饭店吃吃饭,对钟情的西班牙小吃可以尝尝,另外可能还需要买点额外的矿泉水,能把这些100欧元大面值的现金完成找零,以后就方便打车、到相关的旅游景点、名胜古迹消费也不是很显眼。事实上我的这种做法十分科学、也相当的合理。走了不到3分钟,就到了一个大广场,人不是很多,广场中心有一个比较上规模的喷泉,那天喷泉没有开,周围有许多不知是人工专门喂养的鸽子,三三两两在喷泉池的周边在觅食。我由于事先看到有关旅游网站介绍,西班牙本地人和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来到加泰罗尼亚广场,其中一个的必须打卡的项目,就是从小贩手中花费1欧元购买小食品,来吸引鸽子聚拢在一起,抢游客手中的食物,然后鸽子群一同围绕游客起飞盘旋,兴奋的游客拍照打卡,这个项目听说许多游客感兴趣,我好想对这个项目没有什么感觉。由于围绕广场塔了很多架子,此时当地西班牙本地工人正在撤除脚手架,我想也许当地政府或者民间组织不久前在广场上举办相关活动,而搭的脚手架,所以对广场的全貌风景有一点遮挡,我注意到了广场四周有许多铜质的雕像,雕像底座上有对雕像人物的详细介绍。广场周围的建筑看样子年代都比较悠久,而且密度比较低,高度也大致差不多,没有国内大城市中心那样的摩天大楼,就连高层建筑都算不上,我目测这些散落在广场四周的建筑估计大都在10层以下。在回到酒店的路上,我发现一个很特别的现象,围绕兰布拉大街周围辐射了很多很多的巷子,巷子里的鹅卵石路面异常干净,有的路面直接铺就的不规则的石板,石板之间用不知是水泥还是其它粘合剂把石板之间的缝隙紧密连接,这些接缝部分看起来一点也不突兀,也不会影响游客走路,缝隙粘合部位很细小,不注意看根本就不在意。这些石板不知道是现在铺就的,还是中世纪遗留下到现在的,但是看起来,这些石板与那些鹅卵石一样,表面经过行人长年累月的行走,已经被磨得十分光滑,表面都有厚厚的包浆。这是岁月落下的时代痕迹。小巷都十分窄窄的,目测也就仅仅能够通行一辆马车或者现代的轿车。由于小巷太窄,人走在巷子里,就感觉到两边的建筑物十分高大。巷子两边的建筑物随便一栋都像文物,建筑物高大错落有致,全部连接在一起,大概有5到6层楼高这个样子,有的建筑有高高的塔式楼,有高大的围墙,这一定是教堂之类的外墙,而且大都属于哥特式建筑,否则这一带如何被称为巴塞罗那的哥特区。所有建筑外墙沧桑古老,我判断不出古建的年代,应该属于中世纪建筑的外貌,听说这一带基本没有新建的仿古建筑,全是原汁原味的古建筑,所以这一带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古建筑,数量达到惊人的地步。这些古建有一个明显特征就是这个外墙似乎都是那种土黄土黄的石头和不知何种粘合剂粘合在一起,历经多少年岁月的洗礼,而没有受到风雨的侵袭,一直完好地保留到现在,给今天来自世界各地、来自四面八方的旅人,能一窥中世纪的古城面貌。不但地面、墙面、屋顶给人十分古朴的形象,随处一家建筑物的大门也是很特别,都是有古旧石头切开成一块一块方形大石块,用拱形方式垒成的大石门,石门上方顶部是半圆形,底部到半圆形边缘全是长方形或者正方形,大气又坚固,而且这些建筑除了教堂或者政府各部门办公场所外,基本都作为商用,家家户户都有人住或者经商,沿着小巷,我看到沿街道两则有很多作为店面开铺子经营,有经营旅游纪念品的商铺、有经营西班牙风味的餐馆、有经营民宿酒店的旅店、还有店铺外面墙上霓虹灯不断亮着的十字绿灯,估计是经营药店的店面。这些店铺有一个共同特征,没有广告、没有声音、没有占道、甚至走到门口,它的大门也是关着的,你要进去,弹簧门一推就可以进去。没有大声吆喝做买卖的,没有在小巷子从店家门口伸出半截桌子,上面铺满商品,没有在门口铺满琳琅满目的小店主打商品等等,这是一种文化风格?还是当地政府管理部门的统一要求,不管是何种原因,带给游客是良好的体验,一种安静悠闲感受中世纪古城的古老气质、一种没有太多商业氛围所困扰的优雅,让游客或者旅人来体验中世纪建筑的面貌,来感受历史的厚重,来静静地聆听来自古老建筑、古老街巷、古老的石板路发出的声音,让人们仿佛置身于现代与古代文化的交融中,一种深层次、多重触角接触古老文化的一种方式。在我所住的酒店周围,我通过几天的观察,类似的街巷多到数不清,这些街巷都是十分狭窄,两边高墙夹持,给人一种幽静、幽深的直觉,人一旦走入其中,如果行人不多,仿佛穿越到了中世纪古城的感觉,而且这些小巷四通八达,曲径通幽,当人们走进这些幽静的偏僻的小巷子里面,走着走着,仿佛进入了没有尽头的死胡同,待游人感觉到要回头重新走回头路的时候,突然前方闪进一点一点自然光,斜着照在一面古老斑驳的前面上,人们再向前移动几步,忽然豁然开朗,前面又是一个窄窄的丁字路口,街道向两边延伸,这个旅人们有点迷茫,我到底应该是左边转,还是向右边转,会不会再转到死胡同里,其实游客和旅人无论从哪个方向继续前行,都可以继续探幽访古,这个时候,旅行千万不要停下脚步,跟着前面的路径继续前行,一会儿也许就能邂逅一座宏伟的大教堂,可以顺道沿着教堂四周古老又厚实的石头墙走上一圈,偶尔地可能会遇到一两个与你一样目的的旅人,头顶上的太阳光虽然很强烈,但是旅行的人们在这个高高大大、仿佛巨大天井一般的一线天里,看到的是厚重的历史,这些历史仿佛天井中的光照一样,斑驳陆离、时隐时现,你仿佛与时空对话,仿佛在这样的时空隧道中,追寻历史的记忆,把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历史时代以及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像电影一样,在很短的时间内一一呈现,此时你不再是一个观光客,不再是一个游客,而是一个真正的文化、历史旅人,走进了历史的记忆中,实地懂得了文化的特殊符号,加深了文史地理体验的深度和广度。此时,真正的旅人可能在回想眼前建筑的历史背景,历史上的大事,以及对时代发展进步的点滴贡献,又或者想到又有哪些历史上的伟大人物与此建筑物所关联,他们又推动了哪些历史上的科学、文化、教育,还有欧洲历史上大航海时期、工业革命时期甚至近现代的发展。想到这些,你可能情不自禁,继续探寻这些古老街巷的意义,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融入了你的旅途中了,不知不觉你抬起头,看到天井顶部强烈的地中海阳光,思绪回到了现实中。继续前行,不知不觉已经迷失在欧洲这座古老的中世纪古城中了,花费了几个小时,也不觉得太累,就在你漫无目的走在这些古老的老城区,走走停停,待到了一个新的街巷时,忽然发现似乎有点相识的味道,好像你曾经到过的地方,哦!原来这些古老小巷蜿蜒曲直,都是相通的,你已经走到了原先来过的地方,我就是这样在多次探寻后,完全迷失在这些古老哥特式建筑的文化与历史之中,此时感觉也差不多时间了,不能再走回头路了,于是我马上回到现实中,此时我打开GOOGLE导航,快速设定回到酒店的路径,采取步行导航方式,才知道我已经深入了巴塞罗那哥特区的僻静深处,没有导游或者熟人向导,一定会耗费很长时间,来来回回避免不了走大量冤枉路,可能真的迷路、迷失在这些古老的巷子里。用这个导航,也提示需要走路30多分钟,才能到达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