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年7月16日,正值南京盛夏,我与爱人驱车前往南京市南部新城,怀揣着对历史的敬畏与向往,寻觅那跨越千年的文化遗韵。尽管此地历经沧桑,但岁月沉淀的文化底蕴依旧熠熠生辉。
步入景区,古朴典雅的载心亭映入眼帘。亭名取自《文心雕龙》序言,寓意韩侂载(注:原文中提到的韩侂胄应为误写,根据推断为韩侂载)曾在此读书修身,寄托才情与理想。亭中静谧,似能闻古人低吟,思绪飘远。我立于亭中,遥想韩侂载当年刻苦攻读之景,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离开载心亭,我沿山路向无想山进发。山上绿树成荫,清风拂面,蝉鸣阵阵,宛如自然交响乐,令人心旷神怡。行走间,仿佛穿越至北宋,文人墨客竞相吟咏的场景历历在目。
继续前行,我登云梯,漫步天池之畔。天池碧波荡漾,云雾缭绕,如仙境般美丽。绕池而行时,一尊雕像吸引了我的目光——北宋文学家、音乐家、官员周邦彦的雕像。他屹立于山腰招云亭左上方,目光深邃,凝视着这片他曾热爱的土地。
周邦彦,杭州才子,科举入仕,曾任溧水知县。他政治有建树,文学音乐领域成就卓越,词作婉约细腻,被誉为婉约派词人代表。站于雕像前,我仿佛能听到他当年吟咏的词句,感受到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北宋科举制度盛行,文人墨客竞相争艳,周邦彦便是这璀璨星河中的明珠。他才华横溢,性情中人,热爱音乐,擅长填词,常将音乐与诗词融为一体,创作出脍炙人口的作品。他注重修养,追求内心平静,常于繁忙公务之余,来载心亭等清幽之地静心读书、修身养性。据传,他曾在载心亭中灵感大发,创作出佳作,并迅速传遍文坛。
周邦彦的词作如画卷般精美,将人们带入美妙意境。他的文字如涓涓细流滋润心田,又如熊熊烈火燃烧激情。其经典词选如《浣溪沙》《点绛唇》《虞美人》等,展现了多样化的情感表达和深邃的艺术造诣,体现了他在北宋词坛的重要地位。
然而,环顾四周,我不禁感到遗憾。这里曾是唐宋明清文人雅士游览学习修养避暑的胜地,如今许多景点却已关闭,失去了往日繁华。但文化底蕴和历史价值依旧无法抹去,它们如静默古迹般诉说着过去的故事,等待有心人的探寻。
此次南京南部新城之行,我深刻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载心亭的静谧、无想山的蝉鸣、天池的碧波、周邦彦的雕像……将成为我心中永恒的记忆。未来,我将继续探寻岁月长河中的文化瑰宝,让它们在新时代焕发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