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旅游采风

穿越百年琴音,见证时代荣光
——游鼓浪屿管风琴艺术中心有感

发布时间:2025-02-19    单位:玄武军休七所    作者:王冬萍
点击率:103
字号设置:

当第一缕阳光洒在鼓浪屿的海岸边,我踏上了这片充满音乐韵味的土地。海风轻拂,带着丝丝咸味,仿佛在诉说着这座小岛的百年故事。沿着蜿蜒的小路前行,两旁是风格各异的欧式建筑,它们静静地伫立着,宛如一位位优雅的绅士,见证着鼓浪屿的岁月变迁。多年前我曾到鼓浪屿,虽然不懂音乐,但鼓浪屿琴岛的美名和岛上那座拥有各式各样钢琴的钢琴博物馆都给我留下的深刻的印象。而这一次鼓浪屿之行,让我结识了一位新的音乐朋友“管风琴”。

登岛当天恰逢农历小年,鼓浪屿上的八卦楼中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管风琴修复大师课的活动,因为是与家人同行,作为音乐门外汉的我便误打误撞的参加了一场管风琴知识之旅。在与管风琴修复师的互动中,我们了解了管风琴的结构,不同的管风琴类型,管风琴的调音方式,更是有幸听到了用管风琴弹奏出的具有别样韵味的《鼓浪屿之波》。修复师还特别推荐道:“有机会可以去岛上的管风琴艺术中心,感受一下最新的技术,管风琴自动演奏,挺有意思的。”

翌日,我们便直奔管风琴艺术中心。这座为亚洲最大管风琴“卡萨翁700号”量身定制的艺术殿堂,位于鼓浪屿的中心位置,离三丘田码头、菽庄花园、八卦楼等鼓浪屿地标景点很近。管风琴艺术中心的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中西方建筑元素,既体现了西方古典建筑的庄重与典雅,又融入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韵味。建筑外观采用了简洁大方的线条和几何形状,以白色为主色调,搭配灰色的屋顶和装饰线条,显得格外清新、雅致。它独特的建筑风格与周围的环境相得益彰,庄严肃穆中又透着几分灵动,仿佛在等待着每一位热爱音乐与文化的旅人。

走进艺术中心,那台巨型管风琴立刻映入眼帘,宛如一位巍峨的巨人,散发着震撼人心的气势。这台管风琴拥有7341根音管、132个音栓,由“圣坛”和“画廊”两台风琴组合改造而成。据工作人员介绍,这台管风琴始建于1917年,曾是北美四大名琴之一。然而,历经岁月的洗礼,它逐渐失去了往日的光辉,直到2007年被爱国华侨胡友义先生购得,并漂洋过海来到了鼓浪屿。想象着当年管风琴从美国波士顿运抵鼓浪屿的艰辛历程,心中不禁感慨万千。由于岛上没有机械,搬运困难,部件和材料的运输只能选择涨潮时间进行。金属音管材质柔软,运输时连板车都不能用,全靠人力抬。这不仅体现了胡友义先生对音乐文化的热爱与执着,更彰显了一种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精神,这种精神与新时代中国所倡导的文化自信不谋而合。但当初的管风琴与我们今日看到的管风琴有一个巨大的不同,那就是当时管风琴由于年久失修已经丧失了演奏的功能,是什么让我们能够再次聆听到来自这台管风琴的百年琴音呢?这就要说一说这台管风琴修复的故事了。

2014年,厦门市政府委托奥地利里格尔管风琴公司开启了历时4年的修复工程。在这三年里,里格尔管风琴公司先后有来自美国、德国、奥地利、瑞士、中国等十余个国家的40多位管风琴修复专家参与了整个修复工程。修复过程中遇到种种困难与挑战,但修复团队屡屡攻坚克难,并在修复时创造性地为古老的管风琴加入了最先进的电气系统,实现了管风琴对大师演奏的记录与自动弹奏。这段艰辛的修复历程仿佛是管风琴音栓中流淌出的音符,记录着不凡。而最终的成功修复,不仅是对这台百年管风琴的重生,更是对中国在文化遗产保护与修复领域国际合作的一次有力证明,展现了新时代中国在文化领域的开放与包容,以及对世界文化瑰宝的珍视与担当。

如今,这台管风琴已重焕青春,在百岁高龄之际再次奏出“王者之音”。每天固定时段,工作人员都会演奏并讲解,这是全中国唯一一台每天都会“动”起来的管风琴。当那浑厚而悠扬的琴声在艺术中心内回荡,仿佛穿越了时空,将百年前的辉煌与当下的美好紧紧相连。音符在空气中跳跃,如同新时代中国发展的脉搏,强劲而有力。它见证着中国从积贫积弱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沧桑巨变,见证着中国在经济、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的蓬勃发展与辉煌成就。

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而鼓浪屿管风琴艺术中心的管风琴修复历程,正是这一伟大飞跃中的一个生动缩影。它不仅体现了中国在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的不懈努力,更彰显了中国在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中的积极姿态和重要地位。

漫步在鼓浪屿的街头巷尾,除了管风琴艺术中心,还有许多其他的文化遗迹和音乐场所,它们共同构成了这座小岛独特的文化景观。这里活跃着一群年轻人,他们耐得住性子,在毫厘之间修复百年文物;他们创新改编演奏曲目,让古董管风琴焕发新活力;他们在书籍与琴键之间,解锁一个个音乐文化传播的新形式。这些年轻人的努力与付出,正是新时代中国青年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坚守的体现,也是中国在文化传承与创新道路上不断前行的动力源泉。

夕阳西下,余晖洒在管风琴艺术中心的建筑上,给它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外衣。我站在那里,久久不愿离去,心中充满了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与对祖国的自豪。鼓浪屿管风琴艺术中心的管风琴修复历程,不仅是一段关于音乐与文化的传奇,更是一曲新时代中国发展的壮丽赞歌。它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在文化领域的自信与担当,看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在未来的日子里,我相信,中国将继续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道路上奋勇前行,让更多的文化瑰宝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让民族自豪感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中深深扎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