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旅游采风

子房山怀古

发布时间:2021-01-12    单位:玄武军休四所    作者:温永东
点击率:589
字号设置: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位于徐州城中的子房山,虽然高不足百米,却为“古彭八景”之一。其名,与张良(字子房)在此“吹箫散楚兵”的传说有关。

      相传,刘邦乘项羽疲惫东归之机,率数路大军追击至彭城,将楚兵团团围困在九里山。为配合韩信设下的“十面埋伏”,张良坐镇城东的鸡鸣山上,命士兵用白绸扎制一百个大风筝,风筝下各系一个箩筐,筐内各坐一名兵士,每人各持一管梅花铁箫吹奏楚歌,其声哀怨凄凉。箫声顺风飘入楚营,楚兵闻之军心涣散,纷纷逃亡。结果,导致项羽败退垓下,上演了一曲“霸王别姬”的惨烈悲剧。后人为纪念张良,改鸡鸣山为子房山,并在山上建祠供人祭拜。原祠为明宣德年初平江伯陈瑄所建,清嘉庆年间徐州道张鼎重修。从此,“子房箫声”成为徐州胜景之一,子房山成为文人墨客凭吊访古的胜地。

      我曾陪几位外地来的文友登临子房山。我们沿着西坡的石磴拾阶而上,转过三个弯,便到了子房祠。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派破败景象。祠堂仅存五间石墙黛瓦的平房,门前有几棵碗口粗的柏树和榆树,还有一个砖砌的香池。门楣上有黄漆手书的“子房祠”三字,门两侧有一副对联:“黄石授书识破玄机,留侯兴汉功垂千古”。因“铁将军”把门,我们只能从门缝中窥视。祠内空空荡荡,正面墙上挂着一幅道家模样的张良画像,像前置一供桌,地上铺一蒲团。在一片郁郁葱葱的山林之中,祠庙显得简陋、孤寂而苍凉。

      一位家住附近的孟姓老者告诉我们:“小时候,我常和伙伴们到祠庙里玩耍,当时还有三进院,大殿内有张良的金身塑像,祠堂前有李白等人的诗碑,并有僧人住持,香火挺旺。‘文革’中,祠庙和诗碑都遭了厄运,僧人也被遣散了。现在,只有晨练时才有人开门进香。”经他指点,我们又绕进西山腰处的东山寺。

寺院依山而建,坐东朝西,是近年修建的一座庙、观、祠合一的建筑。院内墙上嵌有几块碑石,其中一块刻着题为《谒张良祠》的诗:“张公神策得圯桥,高坐鸡鸣弄玉箫,九里山前楚帐乱,八千铁骑夜遁逃。”过天王殿,拾阶而上,即到达第二层平台。在大雄宝殿北侧,与碧霞宫相连的三间红墙黛瓦的房舍,便是子房殿。正堂内挂着一块“英风箫韵”的匾额,供着一尊张良的金身塑像,“状貌如妇人好女”(《史记•留候世家》)。

       友人大为惊异:“堂堂刺秦翦楚的大英雄,竟是如此模样?”其实,也难怪友人惊诧。当初,司马迁也是这样猜想的,以为张良是一位魁梧奇伟的大丈夫,及至采访中见到张良的画像,才发现自己搞错了。司马迁生活的年代距汉初不远,所记应当可信。苏东坡曾感慨地说:“太史公疑子房以为魁梧奇伟,而其状貌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而愚以为,此其之所以为子房欤!”

      张良不仅相貌奇特,而且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出生在战国时期,祖籍城父(今安徽亳州东南),其祖父和父亲先后任韩国五朝丞相,史称“五世相韩”。公元前230年,秦灭韩。当时张良还年轻,为报国恨家仇,“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后来,他结识一位壮士,趁秦始皇东巡之际,在博浪沙(今河南原阳东南)用大铁锥行刺,结果误中副车。张良趁乱落荒而逃,隐匿下邳(今江苏睢宁古邳镇)多年。

       一天,他在圯桥上散步,遇到一位自称黄石的布衣老者。老人走到他面前,故意把鞋子掉在桥下,对他说:“小子,下去给我取上来!”他强忍怒气,下桥取来鞋子,并为老人“长跪履之”。又经过几番考验,老人授他一部《太公兵法》,并告诉他读了此书,可为帝王之师。后来,张良果然凭借满腹韬略,为刘邦平秦灭楚押出一着着妙棋:鸿门宴上巧于周旋,化险为夷;入汉中而烧绝栈道,以惑项羽;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重夺关中;鸿沟划界避实击虚,垓下覆楚……刘邦称赞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子房功也。”唐代大诗人李白曾凭吊故地,写下《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一诗:“……我来圯桥上.怀古钦英风。唯见碧流水,曾无黄石公。叹息此人去,萧条徐泗空。”既抒发了对张良的无比钦佩之情,也流露出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

       张良与韩信、萧何并称“兴汉三杰”,可谓功高盖世,但他并未恃功自傲。汉高祖六年(前201年),刘邦论功行赏,大封群臣,欲封张良于齐,食邑三万户。张良却坚辞不受:“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天下大定之后,他又称病辞朝,隐居于云遮雾绕的秦岭之中,一心求仙学道,练起辟谷之法,巧妙地躲过了“狡兔死,走狗烹”的悲剧。传说,他晚年从仙人赤松子同游,不知所终。就笔者目力所及,其墓葬有史志记载的就有三处,其一即在江苏沛县之东的微山岛上。

       入世为雄,出尘为仙。张良融“英雄神仙”于一身,既轰轰烈烈地干了一番大事业,又能够不为功名所累,进退自如,逍遥自得,充分体现了他世所罕见的机智和超群拔俗的品德。古往今来,真正配得上“英雄”二字的,能有几人?而能做到“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的英雄豪杰,更是凤毛麟角。

       走出寺门,仿佛跨越两千多年时空。我们凭高远眺,整个徐州城尽收眼底,近处是纵贯南北的津浦铁路,远处是鳞次栉比的大厦高楼。龙争虎斗几千秋的古城啊,已是一座日新月异的现代化大都市,勤劳智慧的徐州人正创造着新的辉煌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