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海拾贝

春暖花开荠菜香

发布时间:2024-05-13    作者:张礼忠

荠菜,属十字花科植物,初春采其嫩苗作野菜食用,清香可口,颇受人们喜爱,现已被广泛栽培,成为人们餐桌上一道美味菜肴。特别是初春时,正是荠菜上市的旺季,人们争相购食,除尽享其美味外,清明前后采取带花的全草供药用,中药名“荠菜花”,可治疗高血压、胃病、出血症、痢疾、肾结核等。

“初春荠菜饶有味,山野溪畔正甜肥。”春回大地,恍惚一夜间,荠菜便从松软的泥土中冒了出来,一簇一簇的鲜嫩欲滴。

荠菜是一味保健食材,早在《诗经》中就有记载:“谁谓茶苦,其甘如荠。”“荠”是一种苦菜,即“荼蘼”,古书上指茅草的白花,有香气,其甘甜和荠菜类同。自古以来,由于灾荒或战乱,人们食不果腹,只能靠野菜充饥,“糠菜半年粮”是当时的普遍现象,在这些野菜中,荠菜无疑是佼佼者。早在唐代就有在立春这天吃荠菜春饼的习俗,并供奉神灵,以祈求风调雨顺。

幼时,故乡就有“二月二,挑荠菜”的民谚。那时,由于贫穷,人们生活苦不堪言,尤其是青黄不接时,常常饿肚子。为此,母亲就让孩子们去挖野菜。我提着篮子、拿着小刀和村里的玩伴一起去村外野地,边玩边寻觅,挖得最多的就是荠菜了。母亲会将这些野菜洗净后,在开水里焯一下,去掉苦味,然后放点盐、香油、醋和蒜泥,这就是我们最欢吃的下饭菜,外加一碗小米粥和两个玉米窝窝头,吃得津津有味。

童年时,在田间地头、河边沟畔挖野菜的情景,宛如一幅画卷,至今仍记忆犹新。如今,人们生活水平大幅度提升,吃腻了大鱼大肉,更是愈发怀念起荠菜了。不过,如今的荠菜早已不是“野菜”而是堂而皇之地登上了人们的餐桌。

荠菜最大的优点是滋味鲜美,具有春天的清新、阳光的水灵,还有泥土淡淡的芬芳。可以做出许多种的菜肴,如凉拌、爆炒、做汤、煮粥,甚至包饺子、蒸包子,都很爽口。相传诗词圣手苏东坡,特别喜欢吃荠菜,能将荠菜吃出更高境界,更有一道以荠菜为主料的“东坡羹”,味道十分鲜美,能和“东坡肘子”“东坡肉”“东坡豆腐”相媲美,鲜美之极,被誉为“东坡四鲜”。他在写给好友的信中说:“君若知其味,则陆八珍皆可鄙厌也。”意思是说,你要品尝了我做的“东坡羹”什么口蘑、松鸡、驼峰、竹笋、猴头(菌)之类的“陆八珍”,统统都不想再吃了。由此看来,他虽是“自夸”,但无可质疑,应该是确实很味美。据说,他的朋友阅信后,曾流下长长的口水。

无独有偶,当代学者汪曾祺也是一位美食家,他曾撰文介绍过自己的“荠菜凉拌法”:半火荠菜(太老太嫰不宜),加开水焯至断生,捞出,切碎,加少许盐,挤去汁,与香干碎丁、蒜泥、姜丝一起,再加入香油、酱油、醋拌匀即可,吃起来真是妙不可言。汪曾祺的说法,进一步证明了荠菜是一位货真价实的美味。

民谚云:“三月三,荠菜当灵丹”,正如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上所说:“荠菜煮粥,明目养胃。”由此可见,荠菜绝对称得上纯天然营养滋补品。望君珍爱之。正所谓“菜色虽微称上佳,美味可口人人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