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海拾贝

炮火中的战斗洗礼

发布时间:2024-07-11    作者:张礼忠

1958年8月23日,是一个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日子,“万炮齐发轰金门”的号角吹响了。顿时山呼海啸,炮声隆隆,大地颤动。

当时,盘踞在金门、马祖的蒋军,不断袭击骚扰厦门沿海地区,并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美军也不顾我国政府的多次警告,频繁出动飞机、军舰侵入我领海和领空,为蒋军保驾护航。是可忍、孰不可忍,中央军委一声令下,发动了震惊世界的“8.23”炮战。此后,又于9月1日、8日、13日,对金门和向金门增援的美制蒋军军舰进行了3次大规模的炮击,气势如虹,有力地打击了美蒋的嚣张气焰,震惊海内外。

此后,为了保护群众,我国政府发布了《告台•澎•金马同胞书》和《再告台湾同胞书》两篇文告,并将炮击改为“单日打、双日停”的模式,以使大金门、小金门、大担、二担等岛屿上的同胞得到充分的供应,但以没有美国人护航为条件。从此,每逢双日,前线广播站就用高音喇叭通知金门驻军:“可以运输粮油和军火了!”而每逢单日就通知:“蒋军兄弟们!我们要打炮了!”从此,“8.23”炮战转为了常规炮击的“政治战”。就在这一大背景下,中央军委发出了“青年干部下放当兵”的命令规定凡是无实战经验的机关干部和军事院校“从院校门又进入学校门”的干部,均应到福建前线当兵锻炼。我所在的南昌步校(现已改南昌陆军学院)的15名战术教员、射击教员、工兵教员、地形教员等成了第一批下放当兵的人员。由战术系主任候云奇中校(抗战老兵)带领下,来到了步兵第31军榴弹炮团当了一名列兵炮手。我被分配到榴炮一连二排一班。同班还有一名下放干部,来自沈阳军区,是一名参谋。就位后,我们便开始了边学习边参战。在老战士的带领下,很快便掌握了榴弹炮的发射要领,并亲手让炮弹带着愤怒的火焰飞向敌阵,心中感到无比激动和自豪,我迎来有生以来第一次战斗洗礼。

我们之所以称“8.23”炮战为一次战役,就是因为交战双方,互有伤亡,蒋军并不是一味挨打,也经常发炮还击。我团的一位下放干部就因此光荣牺牲。所以,部队领导为了保护下放干部,常以值班、帮厨为名将我们留在后方,但我们都婉言谢绝了。我们一致认为作为一名干部,教官连这点考验都经受不住,还讲什么“战斗洗礼”,这种“下放”还有什么意义?

这次炮战之所以称为“万炮齐发轰金门”就是因为的确集中了万门以上火炮。包括当年交火的日军火炮,以及三年解放战缴获的蒋军火炮,一股脑儿集中使用,既清理了“旧存”,又废物利用,充分发挥其作用,可谓一举两得。据后来统计,此次炮击,我军共向金门蒋军发射了约50万发炮弹。创造了历史之最。炮战后期,炮战转为“宣传战”,充分利用“厦门前线广播站”宣传我党我军的政策:“打而不登(岛),断而不死”,这就是说,我们打的是“政治仗”。而我们炮兵也转为配合广播站开始执行发射“宣传弹”任务,即每逢单日,便将装好宣传材料的“炮弹”,向金门蒋军阵地发射,宣传我军政策,瓦解敌军。如蒋军27师师长林初耀(广东梅县人)看到我们的传单,得知老母通过广播站向其喊话:“盼他早日回乡团聚”,感动得热血盈眶,被上司警告,调离了金门。

总之,这次下放当兵,让我由一个“学生兵”变成了军中强汉,成了一名合格的战术教官。可以说,这次下放锻炼收获颇丰:荣立三等战功,被评为“一专多能神炮手”;火线入党,光荣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因发表“战地通讯”成绩斐然,被福州军区《解放前线报社》聘为“特约通讯员”,并从此成为“砚田耕耘一老牛”,开启了我“钟情翰墨心神定”的一生,至今已70年年来,但我终生不悔,并感谢党的培养。正所谓:“隔海相持战蒋酋,万炮齐鸣战无休。天摇地动击穷寇,神奇炮战费运筹。下连当兵战火浴,摧枯拉朽显身手。烈火金钢军旗舞,安邦定国耀九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