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海拾贝

母亲那双长满老茧的手

发布时间:2024-07-11    作者:张礼忠

记得我五六岁时,由于营养不良,导致个子矮小,人们戏称我:“小栗子”。高梁比我身子高一倍还多,老玉米也比我高很多,只能踮起脚才能摘到棒子。谷子同我差不多高,我可以挥镰收割。由于父亲在天津务工,一切农活,都由母亲、大哥和我打理。所以,我自小就养成了劳动习惯。

每到秋收时节,大地一片金黄,庄稼都成熟了。风一吹,就涌起一片金浪,又是一个丰收年,家家户户开始忙碌起来。我虽然不能收割高粱、玉米等大型农作物,但在豆子地里却可以大显身手。一边跟母亲干活,一边跑来跑去,边捉蚱蜢边边摘豆,看到一朵野花,也要㧱给母亲看,一片豆子地就是我的乐园,嘻嘻哈哈笑个不停。我说话像个百灵鸟,跑来跑去像羚羊,腿和嘴一刻也不停。我边摘豆边玩耍,总想用最快的速度摘下最多的豆荚来。但是一检查成果我却大失所望,母亲的筐子里已经满了,而自己的呢,连一半还不到。我向母亲为什么我摘的豆荚比您少那么多呢?母亲伸出一双长满老茧的手说:“这就是答案!”只见母亲的双手由于多年劳动,上面长满了厚厚一层老茧,可是摘起豆荚来,却显得十分灵巧迅速。

我当时还小,经历的事情不多,我还没能把许多事情都同这一双手联系起来。是母亲靠一双长满老茧的手支撑起这个家,每天一睁眼便忙个不停,烧火做饭、洗衣服,挑水、种菜、养猪、喂鸡、养羊给5个儿女做衣制鞋……每天忙得团团转,练就了一双“铁手”,对一个五六岁的孩童是难以理解的,更不会懂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样的诗句。但从这以后,母亲这双长满了老茧的手,却在我幼小的心里,永远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至今我仍记忆犹新,每到夏末秋初,正当夜来香开花的时候,母亲就开始差麻线,准备纳鞋底,给儿女们做鞋。干这活都是在晚上。此时,全家人都吃过了晚饭,坐在院子里乘凉,随意说着闲话,而母亲则利用这宝贵的休闲时光,开始搓麻线,借着明亮的月光,用一双粗糙的手,异常灵活而巧妙地搓个不停。当全家人都进入梦乡的时候,母亲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屋休息。此时,我才真正体会到唐代大诗人孟郊在其诗《游子吟》所说:“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所含的人世间最崇高的母爱,并下定决心,当一名“孝子”回报母恩。

母亲这双手满老茧的手真是居功至伟。她不仅支撑起一个家,而且在父亲英年早逝后,将5个儿女养大成人,含辛茹苦,无私奉献,至今想起来,我都感动得涕泪横流。并赋诗赞曰:“母爱如天八十载,养儿育女恩永在。天命难永违儿意,驾鹤西游上天台。冷雨敲窗儿不寐,独对昏灯泪满腮。遥祝老母成仙去,欣留大德传万代。”